2011年,北京市醫藥工業的銷售利潤率為17.4%,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高于第二名浙江省近5個百分點。
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分別為394.2億元、559.5億元、749.4億元。去年突破1000億元已成定局。近3年來,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年均增長速度達36.4%。與全市其他工業類別相比,去年1月至9月,全市醫藥工業收入增速22%。“醫藥制造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3.7%,僅次于“電力、熱力和供應業”的20.3%。
記者從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以下簡稱為“北京生物醫藥中心”)了解到,從今年開始至2015年,市統籌資金每年投入不低于5億元,支持生物醫藥領域重大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及產業化項目。
拜耳、同仁堂助力“G20”
據北京生物醫藥中心介紹,這樣的產業規模跨越發展,“G20企業”是主要的貢獻力量。“G20工程”全稱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2010年4月啟動。啟動至今,分3批共有50家企業入選。其中,包括拜耳醫藥、同仁堂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生物醫藥企業。
據介紹,“G20工程”為入選企業提供從招商引資、配套政策、園區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一體化”服務。此外,還將組織海內外知名專家成立產業顧問會,定期提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具體來講,“G20工程”在醫保目錄、招標采購等方面為入選企業提供關鍵政策支持。
全力相助藥企審批新藥
作為首批入選“G20工程”的企業,北京泰德制藥是我國最大的靶向藥物研發生產企業和脂微球載體靶向制劑基地。泰德制藥總經理劉紅星介紹,公司自主創新生物制品1類藥物“PC-SOD”的注冊和審批,得到了“G20工程”的大力幫助。北京生物醫藥中心組織中國食品藥品檢定院生化室權威技術專家,專門針對“PC-SOD”的驗證和復核研究制定相關的質量標準。僅僅1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標準的制定。隨后中心又組織藥政、藥審、臨床等領域專家,針對該項目的申報材料集中進行討論,大大提高了“PC-SOD”的臨床注冊審批效率。這使得以化學藥研發生產為主的泰德制藥,用最短的時間叩開了生物制藥的大門。
年投5億元支持研發轉化
去年10月30日,“G20工程”二期啟動。二期的目標是,讓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向支柱產業邁進,實施周期是2013年至2015年。二期內,將重點培育1至2個百億級企業,重點培育1至2個20億元以上的“重磅產品”。入選“G20工程”的企業總數,也將增加到70家。
此外,市統籌資金每年投入不低于5億元,支持生物醫藥領域重大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及產業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