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號線提前半小時開通 到園博園只需一刻鐘
昨日(5日),本市又添地鐵新線。
清晨4時49分30秒,10號線首班車從巴溝站駛向首經貿方向,這條地鐵線終于從過去的“C”通變成“O”通,成為京城地鐵第二環。伴隨著角門東、泥洼、豐臺站3站的同時開通,貫通后的10號線全長57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全地下站點地鐵線路,45站跑完一圈需104分鐘。
上午10時40分,14號線西段因為等候乘客過多,提前30分鐘開通試運營。
至此,本市軌道交通總里程達到456公里,線路17條,車站270座,換乘站37座。新線填補了本市西南部地鐵留白區域,不僅方便游客往返園博園,更打通了這片區域市民的出行路。
10號線取消大站快車 最快2分15秒一趟
自去年年底地鐵10號線二期開通以來,這條線路就一直是本市最繁忙的地鐵線,日客流量頻超地鐵1號線。雙井站等車站甚至被封為“烈士站”。“為了方便乘客出行,最起碼保證讓乘客坐上車,我們每天早上都會發‘大站快車’。”萬柳乘務中心副主任李賀說。
所謂大站快車,是為緩解勁松、雙井、國貿區段客流壓力,10號線外環(首經貿至西局方向)宋家莊站至勁松站,8時至9時期間,安排7次列車在宋家莊站載客后,甩站通過成壽寺、分鐘寺、十里河、潘家園4站,直至勁松站再恢復載客運營。
隨著10號線成環運營,這種大站快車將取消。為應對大幅客流增長,北京地鐵公司新編了10號線列車運行圖,調整了線路運營區段早晚高峰最小間隔,由2分20秒調整至2分15秒,中午平峰間隔由4分40秒調整至4分30秒,運力提高3.7%。
“初步預測,10號線日均客流將達到180萬人次,縮短發車間隔的調整可以滿足乘客坐車需求。”李賀說,“每天,我們還將觀察客流變化,當某一區段客流持續增加時,會考慮采取其他預案,保證出行。”
目前,2分15秒的發車間隔已是10號線的極值。由于宋家莊車輛段暫未建成啟用,每日末班車后該線需在宋家莊站備2部車,滿足早高峰發車需求。10號線現有車輛84組,早晚高峰期間,上線運營車輛約76部,其余車輛需要進行檢修和備用。
14號線站內配套設施已開通
10時,14號線西局站內換乘大廳里已經排起了十多米的長龍,西局站E口等待進站的乘客把大門圍得嚴嚴實實。京港地鐵出于站內秩序考慮,提前30分鐘開通14號線,10時30分發出首班車。
進入西局車站,大部分乘客沒有直奔首班車,而是被站內濃濃的紀念氣氛所吸引,購買紀念品、拍照留影。自助拍照機最聚人氣兒。家住大興的一戶三口之家,擠進自拍機內,選擇以園博園為背景留影。大約6秒鐘,照片打印出來。
在大瓦窯站和園博園站內,蝴蝶墻格外吸引人。據統計,園博園站內大廳由2013只紙蝴蝶組成“2013”字樣,供乘客們摘取留念。指引標志干脆貼到地板上,乘客低頭走也不會迷路。
昨天雖是周末,但新線開通依然吸引了大客流。14號線西段按照平日時刻表組織行車,計劃開行列車260列次,最小行車間隔為8分鐘。截至16時,該線客流達22539人次。記者體驗,從西局站發車抵達園博園站,歷時約15分鐘。
與以往新線開通配套設施往往慢半拍相比,14號線開通的6站,扶梯均已開通使用,站內手機信號也已開通。同時,14號線西段6座車站內設有20余臺ATM設備。另外,14號線各站的出入口、站臺、站廳都提供了車站周邊街區示意圖。乘客在車站及車廂內,都可以通過視頻了解列車到站信息、列車行駛方向等。
14號線15日起發車間隔縮3分鐘
5月15日,隨著園博會開幕臨近,14號線也將進一步縮短發車間隔,由目前的8分鐘改為5分鐘。京港地鐵新聞發言人楊苓介紹,目前,西局站是14號線的惟一換乘站,與10號線接駁。
記者嘗試發現,換乘時間不超過3分鐘。從14號線換乘10號線,乘客只需下一段樓梯即可;從10號線換乘14號線,需要先抵達站廳層,再下行至站臺層。遇到大客流時,14號線換乘10號線時也需繞行站廳層。另外,當園博園站在遇大客流時,北側A、B口只出不進,南側C出口只進不出。
“10號線成環運營后,客流壓力最大的還是東段。”李賀介紹,此次開通的線路西南部有一些居民區,但是數量有限。因此對于整體客流的沖擊不太大。早高峰期間,仍是外環方向壓力更大——10號線從巴溝開往勁松方向,行至首經貿最后繞回巴溝的運行方向為內環;從巴溝往首經貿,經勁松至巴溝的運行方向為外環。“簡而言之,順時針方向為內環,逆時針方向為外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