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現(xiàn)場,俄羅斯藝術畫廊“流派”展出的作品色彩鮮艷,引來參觀者駐足。
這個中秋假期又多了一處可以賞玩的地方,往年都在冬季舉辦的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Art China),今年首次提前至9月。昨天(18日)在全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新館)開鑼的這場藝術“大集”,可謂琳瑯滿目——來自12個國家的百余家藝術機構,共帶來300多位現(xiàn)當代名家的6000件作品,涵蓋門類包括國畫、油畫、書法、雕塑和裝置藝術。據(jù)了解,展會首次引入十多位國家級傳承藝術大師帶來多個“非遺”項目;相比往年,參展國外畫廊比例由10%提升至20%,本土“非遺”與“洋畫廊”同臺“唱”起主角。
走進展廳,如果不是隨處貼有“藝術博覽會”字樣的提醒,你都會誤以為走進了一場有關“非遺”的集中展示。作為北京工藝品“四大名旦”之一的景泰藍,在收藏界素有順口溜“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此次張同祿琺瑯藝術中心就帶來了數(shù)十件景泰藍精品。一件名為《太平有象》的作品,六頭白象身飾金絲嵌寶鞍轡,背置描金流蘇搭披,一尊寶瓶置于象背,瓶兩側(cè)以寓意長久、延年的綬帶鳥做耳,與六象互為呼應。來自烏克蘭的兩位留學生還特意留下自己的聯(lián)系電話,希望有機會能被允許到制作工坊瞧一瞧。
并稱北京工藝品“四大名旦”的雕漆也現(xiàn)身展場,除了有瓶、盤、茶具、煙具、酒具、掛屏、圍屏、墻壁畫等傳統(tǒng)式樣外,此次還特意展出了雕漆繡墩、雕漆衣箱、雕漆柜等既有藝術價值,又不失實用價值的“日用工藝美術品”。一對年輕夫婦還現(xiàn)場向參展商詢問起購買全套家具的方案與價格。就連“鍥金畫”這一金屬鏨刻藝術的山東省級“非遺”傳承人辛澤容,也從青島趕了過來。他一邊拿起筆刀開鑿梅花的條紋,一邊操著濃重的青島口音向聚攏來的人們講述著每件作品,這些作品做工短則一月,長則半年。
與“鍥金畫”展位緊鄰的是一家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名為“流派”的藝術畫廊,擺放在它最顯眼位置的是世界上首幅在太空站展示過的油畫,這幅風景畫標價125萬美元。據(jù)本次展會組委會秘書長沙克仲介紹,今年參展國外畫廊占比首次提升至兩成,不僅有來自英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老面孔”,也有首次來到中國的摩納哥、尼泊爾的藝術機構。“我們把在中國的這次展示看作是面向全球的第一扇窗戶,希望發(fā)展良好的中國市場能給我們帶來好運氣。”摩納哥參展畫廊的負責人丹尼爾·博伊瑞說。值得一提的是,參展的國外畫廊大都給其作品加注了詳實的“身份”信息——或大或小的紙片上,既有藝術家的介紹,也有作品風格流派的概述。相比于不少國內(nèi)參展機構的“裸畫”現(xiàn)狀,顯然要精細得多。
此外,本次展會還安排了19場論壇和講座,包括如何收藏藝術品、藝術品的品鑒、行草書寫法等話題。展會將持續(xù)至9月20日18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