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小學新生"超前學習"現象普遍 幼兒園被迫"教書"

2014-01-09  來源:北京晨報
[字體: ]

  部分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時甚至可以讀報紙,“超前學習”現象普遍。

  近日,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茍仲文表示,為切實減輕學校、學生和教師的負擔,今后本市小學有望實現“零起點”教學。記者調查采訪了本市多所小學及幼兒園,了解目前一年級新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超前學習”的程度。如今小學新生的知識水平相差很大,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在入學前學習一些知識技能,既有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也和當下小學入學、課程體系等因素有關。部分小學老師認為,是否“零起點”入學,還要看孩子成長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現狀

  小學:基礎好的學生 剛入學就能讀報紙

  本市某小學名校語文教師馮勉介紹說,現在很多小學一年級學生“絕不是零起點入學”。有的班級里,40多個學生,有30多人已經在小學入學前把漢語拼音學完了。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已經可以識別不少漢字了,有的還能正確書寫。“如今,在小學一年級入學前就開始背誦詩詞、識記漢字、學習英語的孩子越來越多了。而且這股勢頭‘水漲船高’,孩子的基礎知識水平越來越高。”某小學語文老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一些基礎知識好的學生甚至在小學剛入學時就能讀報紙了。史家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萬平表示,目前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越來越多,尤其是名校,很少有孩子在小學入學時的知識水平是“零起步”的。但是,記者采訪部分普通小學甚至打工子弟學校后發現,這些學校里孩子的基礎知識水平相對較弱,逐漸形成“兩極分化”的態勢。

 幼兒園:培養興趣為主 出于壓力教知識

  西城一所知名幼兒園園長表示,目前絕大多數公辦幼兒園主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綜合素質,同時,孩子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知識積累,但絕不會專門為了培養某項技能或知識而教孩子。她說,教育部用七年時間出臺了《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幼兒園、早教機構及家長提供了非常好的培養依據。孩子在小學入學以前,會有相應的知識積累,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5至6歲是孩子形成抽象思維的關鍵時期,會在具體行為交往中,孩子逐漸形成數字的概念。如果在這一時期,幼兒園老師不針對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指導,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但是,由于“幼小銜接”等壓力的影響,部分公辦幼兒園也不得不讓孩子進行知識學習。

  探因

  家長不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針對小學新生大多具有較好知識基礎的現狀,實驗二小語文教師馮勉認為,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社會因素、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等。家長們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有許多家長也會向她咨詢,孩子在幼兒園里應該學習到什么程度;是否要報補習班;如果基礎較弱,升入小學一年級后是否會落后等,這樣的問題非常普遍。

  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能得到佐證。史家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萬平表示,儒家思想中有“童蒙養正”一說,在兒童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小學入學以前有意識地開發孩子的童心是有必要的。但現在的早期教育有“重知識、輕人文”的傾向,甚至有不少孩子成了現代版的“傷仲永”,讓人感到惋惜。

  教材“過胖” 基礎薄弱“很抓狂”

  據一位教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分析稱,教材“過胖”、教學內容多,讓小學新生“吃”不完,這是造成孩子無法“零起點”入學的原因之一。據介紹,目前人教版教材要求小學一年級學生在第一學期識記漢字400個左右,而學習漢語拼音的時間只能壓縮在一個月左右完成。“這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是非常有難度的。孩子剛入學時,在心理上還沒能完全適應小學生活,學習上也跟不上,極大地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現在不少區縣組織小學期末統測,一年級的語文試卷難度不低,很多名校的學生都感到有些吃力,這讓二三類學校的學生“很抓狂”。在這種學習壓力下,不少家長不得不選擇為孩子提前報考課外輔導班,打好一定的基礎,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這位語文老師認為,要想落實減負,“教材瘦身”已經迫在眉睫。

“幼升小”迫使孩子超前學習

  給孩子“超前”灌輸知識,對于幼兒園來說也是被迫而為之。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園長李建麗表示,目前有一些小學進行新生入學考試,而考查內容遠遠超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這就迫使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超前學習知識,甚至會有不少家長會指責幼兒園為何沒有提前教會孩子這些知識。畢竟幼兒園所提倡的是培養孩子綜合素質和技能,如社會適應能力、感知能力等,這是很難衡量的,家長往往會通過比較哪個幼兒園教孩子認識的漢字多、數字多來判斷辦園水平的優劣,這就給幼兒園造成了一定壓力。況且,不少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中班時,就開始報考校外培訓課程,這也給小學“零起點”的實現帶來障礙。

  難題

  基礎好與壞 都會帶來學習問題

  一個班里出現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確實會帶來一些問題。史家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萬平認為,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容易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影響孩子的學習自信和課堂參與熱情。而基礎知識好的學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適應小學生活。如果學生真的喜歡學習,良好的基礎知識是其進一步提高的基石。

  但是,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也有困擾。實驗二小語文教師馮勉介紹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當他發現老師講的知識都是他曾經學過的以后,反而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了,影響學習狀態,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對今后的成長不利。

  由于班里有部分超前學習的孩子,這對教師的課堂授課也帶來了不少困惑。馮勉說,“就拿漢語拼音來說,不少幼兒園、學前班都教過孩子了,但老師也不能保證班里所有孩子都會。如果跳過這部分知識,對基礎薄弱的孩子不利;如果教,對那些已經學過的孩子來說又是時間上的浪費。”

  觀點

  是否“零起點” 要看孩子成長需要

  萬平認為,小學是否應該“零起點”入學,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孩子掌握知識的程度需要因人而異。如果在上小學以前,家長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興趣及特長,適當地接觸舞蹈、音樂、珠算、詩歌等,是未嘗不可的。同時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萬平說,是否在小學入學前學習知識,要看孩子發展的需要。開發童心,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培養得更像孩子”。

  馮勉表示,孩子需要在“恰當的時間做應該干的事兒”,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學習成長規律,不提倡超前學習。0至6歲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熱愛體育運動、在游戲中學會規則等。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升學,可以說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知識的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首先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