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新聞 新華網北京頻道 > 正文 猛藥治頑疾 鐵律樹新風——中央八項規定讓春節返璞歸真

2014-02-0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廉不廉,看春節。作為中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春節也往往是腐敗之風最盛時。2014年春節距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一年有余,各地執行落實情況怎樣?干部群眾 過年心態有何變化?是否還有地方頂風作案?是否又出現一些陽奉陰違的“歪招”?記者春節期間在多地走訪發現,“鐵八條”不僅是中央禁令,也成為全社會共 識,猶如一劑“猛藥”,有望醫治多年“頑疾”。

  輕松過節,不再為送禮、請吃犯愁

  “現在我才不會送紅包,又要出錢又要犯錯,為什么要送呢?”廣東一名曾在縣里工作多年的處級干部告訴記者:“不正之風讓干部當得都很累。既要考慮工作,又要考慮處理關系,現在春節不需要給領導拜年送禮、請吃了,輕輕松松跟家人過節,心里踏實多了。”

  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旗委書記伏瑞峰對八項規定實施以來的變化,感受特別深刻。“這個春節過得很輕松!”他說,“以前過年別人送我禮 時,我得想辦法回絕,特別是有些老鄉硬要把土特產給我送來,我還得想辦法給人家回送同價值的東西。自從八項規定出臺,凡碰到有人送禮,我便拿八項規定直接 把他擋回去。”

  伏瑞峰還說:“八項規定出臺后,有些領導干部坐不上好車、少了前呼后擁的排場,就覺得掉了架子、沒了身份。干基層工作這么多年,我認為有職務、坐好車、講排場,不是身份的真實體現;老百姓對你的尊敬,才是身份的真正價值!”

  不少干部都表示,八項規定的出臺,也讓政治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為民、務實、清廉逐步成為一種時尚,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自覺追求。

  而廣大群眾對返璞歸真、風清氣正的節日更是表示歡迎。

  北京市民郭先生發現,今年春節,肉、菜和高檔白酒價格明顯下降,即便去飯店消費,價格也更加親民。畸形消費冷了,但老百姓的心熱了。

  由明轉暗,耍花招依然難逃禁令關

  今年春節,機關事業單位大吃大喝、公款送禮、公車私用等現象明顯減少,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單位用購物卡、禮品券等送禮,還出現了“禮品冊”、“商務卡”等更為隱蔽的新型購物卡。

  打開一些禮品網站不難發現,一種名為“禮品冊”的新型購物卡開始流行起來,檔次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送禮者從網站購買有賬號密碼的禮品冊送給收禮人,收禮人則通過賬號密碼登錄網站選擇相應檔次的禮品,網站則負責快遞上門,這樣收禮人不出家門就可以選到禮品并收貨。

  記者近日在南京幾家高端商場走訪了解到,仍有單位使用購物卡和提貨單送禮。除夕當天還有一些客戶來到漢中路上一家高檔商場某羊毛制品專柜取貨。

  此外,公車私用也披上了“隱身衣”。在湖南某地,接受采訪的部分門崗保安表示,現在很多公車都換成普通牌號了,“這類公車更具隱蔽性,很多時候我們分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公車。”

  微博上有網友將春節偶遇公車私用現象拍照曝光。網民“金刀王V”轉發了網友在上墳途中發來一組圖片,標題是《公車私用,去上墳》。網民“克萊絲樂”則拍到一張陜西榆林牌照的公車,并附文稱:“米脂縣安監局公車私用,去炮場買炮,駕駛員還很囂張,請問有人管沒有?”

  在濟南某高檔飯店外,記者在停放的車輛中沒有發現公車,但據停車場的保安透露,公車已經不敢停在飯店門口,而是停在周邊隱蔽的角 落,或者送完人就走。這名保安還說,由于最近查得比較嚴,公款吃喝也轉入“地下”,訂包間不再留單位名稱,而是留個人姓名和電話。記者用餐時間來到酒店大 廳,發現幾個包間大門緊閉,門外卻有一兩人觀察等待,看到“熟人”才拉進包間。

  雖然腐敗形式改頭換面、由明轉暗,但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不少地方組織檢查組明察暗訪,重點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公款吃喝送禮、公車私用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監督檢查。

  湖南漣源市曹溪村為償還債務,趁著春節來臨,打著為兩年前竣工的公路“慶功”的幌子,大擺酒宴強迫村民捐錢。目前,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已派工作組進駐該村,相關村干部已被立案調查。

  廣東省民政部門一名干部說,“四風”由來已久,容易出現反彈。如今,從中央到地方,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作風問題,沒有絲毫松懈。慢慢堅持下去,就會營造出清正廉潔的風氣。

  打“持久戰”,長效機制讓鐵律持續生威

  從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到“車輪上的腐敗”,從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到“節日期間不正之風”,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確實打了一些老 虎、也逮了很多蒼蠅。記者采訪中發現,干部群眾普遍反映,這個春節風氣好了很多,希望八項規定不僅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在全社會長期釋 放出正能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等專家認為,對于八項規定的執行和監督,要保證落到實處,落到基層,同時不能是“一陣風”式的“運動戰”,要借整頓干部作風的契機,解決一些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

  “類似的規定在新中國的歷史上不是第一次才有,相反,我們黨一直對干部隊伍保持著嚴格的紀律要求。”竹立家說,但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由于以往曾采取運動式的形式,一些干部抱著觀望心態和僥幸心理,使得違反八項規定的事件屢屢發生。

  同時,歷史經驗和教訓也告訴我們,再好的規章制度,如果沒有落實,沒有持續地監督,也會變為空談。

  “中央近期出臺的一系列規定,看起來好像太‘瑣碎’,甚至細化到了一個人的辦公室面積,但實際上,這樣的規定給了制度更明確的執行 標準,更清晰的‘高壓線’,更不容易蒙混過關。”竹立家說。同樣,各級督導組對八項規定的執行情況持續進行督導,先后曝光一批頂風而上、違反八項規定的案 例,也讓公眾對中央的態度更了解,更支持。

  專家同時指出,大范圍的督查行動,也容易給人造成“搞運動”的感覺,還會導致執行成本劇增,以及在某些“地方保護主義”下,執行力層層遞減等問題。

  專家建議,要堅持八項規定落在實處,防止反彈,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讓監督長效化、制度化,而不是僅依靠紀檢部門單打獨 斗式的監督;二是要拓寬監督途徑,暢通監督渠道,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形成上下聯動的全方位的立體監督網絡和體系,督促黨員干部自覺地以身作則、嚴于 律己。

  山西大學副教授耿曄強說,現在某些地方還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況,最主要原因是查處僅僅限于警告、批評,懲處力度不大,今后 應該加大對此類現象的查處力度。現在已不缺制度和經驗,真正缺少的是從上到下動真來硬的決心和行動。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持之以恒抓下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