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西城試行學區制 海淀新增10000學位 通州引入人大附中、景山學校等優質教育
為了能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北京市正通過外引、本土整合以及跨區合作等三種模式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今天(18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將發布全新的北京教育新地圖。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向法晚記者表示,這張地圖是動態的,最終,若干教育高地將會連片,成為一個優質教育“高原”,大幅提升北京優質教育的覆蓋率,滿足市民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
首都功能核心區
東城:優質校覆蓋率近100%
戰略規劃:2020年優質校覆蓋率近100%。
改革新舉:捆綁兩個臨近的普通小學,形成“1+2”模式的“優質教育資源帶”。“大年級組制”將一所優質校與一所薄弱校聯盟結對。
學位增長:6年增加優質校33所,2014年擴大學位6450個。
師資建設:全區教師共享數字精品課程、名校教育系列資源、名師課堂等資源。
西城:試行學區+集團 力促高位均衡
戰略規劃:積極探索學區制,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完善學校教育教學功能,統籌各類資源深化素質教育,努力破解擇校難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改革新舉:今年將試行學區制,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建設11個學區,分別是德勝、什剎海、西長安街、大柵欄椿樹天橋、新街口、金融街、陶然亭 白紙坊、展覽路、月壇、廣安門內牛街、廣外學區。計劃投入22.8億元完成4個新建校32個改擴建工程70多個裝修改造項目。
師資建設: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涉及69所中小學。培養一批市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成立由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等學科領域名師組成的教育系統導師團。
城市功能拓展區
朝陽:學區化綜合改革引領教育均衡發展
戰略規劃:對原有11個學區進行精細化劃分,拓展為15個學區、40個片區。
新建學校:新建成5所中小學。
學位增長:今年新增8200個學位。
師資建設:建立優秀人才學術資助專項經費,對優秀教師的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資助。
海淀:今年新增優質學位10000個
戰略規劃:北部地區通過名校承辦新建教育配套設施、多址辦學方式擴大優質資源。調整學區劃分合理配置資源。
新建學校:2015年,十一學校龍樾分校、上地實驗小學西校區、中關村三小萬柳新校區開始招生。到2016年,北部四鎮共引入9所名校。
學位增長:2014年內將新增1萬個優質學位。
師資建設:海淀教師研修網和優秀課程資源庫提供教科研服務。名師工作站、優秀校長培養基地、特級教師研究中心擴大全區名校長、名師群體規模。
豐臺:將建成16個教育集群20個教育集團
戰略規劃:整合區域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分校達17所。推進區級示范校和優質校建設達38所。未來四年,將建成教育集群16個、教育集團20個。
新建學校:預計到2017年,各級各類學校(校區)超過300個。
學位增長:4年內新增學位近4萬個。
師資建設:到2015年,將擁有特級教師50名,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骨干教師200名。
石景山:集群化助力優質資源擴容戰略規劃:“東中西”三區域一體化整體發展,各區域優質高中校均帶領一定數量的純初中校乃至小學,形成新的優質教育集群。
新建學校:2013年新建北師大附中京西校區,2015年投入使用。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暫名)今年9月開始招生。另有已列入規劃的西黃村規模學校(暫名)。
學位增長:3年內新增優質學位7600余個。
師資建設:到2015年,力爭培養10至15名在市、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校長。引進10名左右的優秀校長、特級教師和省級骨干教師。
城市發展新區
昌平:優化資源布局建美麗新區
戰略規劃:到“十二五”末,重點培育25所優質特色中小學、引進區域外名校8—10所。
新建學校:12所名校(名園)今年投入使用。
學位增長:新增學位6000個。
師資建設:組建昌平區中小學及學前教育均衡發展項目組,加快名師名校建設速度。
大興: “點線圈”格局盤活8大協作區
戰略規劃:打造品牌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連接小、初、高學段銜接的優質教育資源,形成8大校際協作區共研機制。
新建學校:3年內實施54項改擴建工程;兩年內擬建8個校外教育活動站。
學位增長:3年將新增學位4.3萬余個。
師資建設:2014年底將區級骨干及以上優秀人才的比例從15%提高到18%。
房山: “一環兩帶三區”義務教育集群發展
戰略規劃:組建“一環兩帶三區”義務教育集群。
新建學校:今年將建成兩所學校。3年內將改擴建14所學校。結合新城建設,規劃新建4所公辦一貫制學校。
學位增長:未來3年新增學位9580個。
師資建設:5年來共招聘優秀畢業生940人。實施“特級教師行動計劃”,組織骨干教師與特級教師、專家、學者建立師徒關系。
通州:優質教育為城市副中心發展奠基
戰略規劃:將引入人大附中、首師大附中、景山學校、北京二中、北京五中等5所示范高中校校區,形成“3+5”優質高中新格局。
新建學校:本年度已開工建設6所學校,其中3所學校將在秋季招生。未來幾年內,將新建、改擴建20多所中小學。未來3年力爭增加2—4所市級示范園。
學位增長:幾年內增加學位4萬余個。
師資建設:與首師大、北京教科院等合作建立11個學科工作站以及23個名師工作室。每年計劃引進省外在職高水平教育人才10名左右。
順義:新增優質學位2.4萬余個
戰略規劃: 建立牛欄山一中、順義一中、楊鎮一中三大聯盟,帶動75所學校。
新建學校: 2014年引進兩所優質資源校建立分校或校區。今后3年推進20所中小學改擴建工程。
學位增長: 3年內新增優質學位2.4萬余個。
師資建設: 目前,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已占教師總數的14%,覆蓋所有學校和各學段。
生態涵養發展區
門頭溝:3年內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
戰略規劃: 確保每個教育帶從幼兒園到高中均有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區內優質校與山區校結對。
新建學校: 2014年至2016年,經過規劃調整將達65所學校。增加“小學幼兒園對口直升”比例。
學位增長: 2014年,全區新增5640個優質學位。
師資建設: 到2015年,計劃引進名校長、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及博士生等高級人才100名。
密云:組建三大區域教育聯合體
戰略規劃:建立城區教育聯合體、城鄉聯誼校、特色校聯盟三大團體;兩所市區優質校落戶;組建九年一貫制學校。
改革新舉:大力投入學前教育,未來三年內均可滿足入園學位。
新建學校:目前正在對9所學校(幼兒園)進行改擴建,另有8所中小學即將開始改擴建工作。
師資建設:實現師資縣域內城鄉之間、學校之間雙向流動。全縣43%教師參與城鄉流動。
懷柔:新型“學區制”城鄉聯動發展
戰略規劃:將城區校、平原校和山區校“捆綁”,每一所學校對接西城優質校。
改革新舉:提拔任用校長傾向于“業務精湛型”,鼓勵校長兼課。
新建學校:從2012年至今,14所學校納入建設工程項目。
師資建設:增加山區教師補貼。
平谷:“幸福教育”引領課改聯盟均衡發展
戰略規劃:引進市區優質名校資源,打造區域內橫向教育聯盟。
改革新舉:進一步實踐和完善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及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新建學校:北京一師附小平谷分校和北師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分別于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投入使用。
師資建設:3年內全區要培養100名市級以上骨干教師。
延慶:組建8大協作區1個高中聯盟
戰略規劃:組成中小學8大協作區和1個高中教育聯盟,“1+X捆綁式發展”、“課改協作片”等。
改革新舉:從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落實考試評價改革、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完善招生入學制度等四大領域實施改革。
師資建設:每所農村校至少1名縣骨干。到2015年,培養28名左右優秀校長、140名左右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