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境新聞 > 正文

世界海拔最高高鐵隧道5月1日全線貫通

2014-05-03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1日10時10分,隨著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祁連山深處響起慶祝的鞭炮聲,蘭新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祁連山1號隧道順利貫通,這標志著由中鐵二十局集團數(shù)千名建設者奮戰(zhàn)4年多的世界海拔最高高速鐵路隧道——蘭新高鐵祁連山隧道全線拉通。

    蘭新高鐵祁連山隧道工程由祁連山1號隧道、祁連山2號隧道和連接兩座隧道的硫磺溝大橋組成,全長16.336公里,隧道軌面海拔最高高程為 3607.4米,而且兩座隧道均為Ⅰ級風險隧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設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有“世界高鐵第一高隧”之稱。

    自2009年底開工建設以來,中鐵二十局集團3000余名建設者克服高寒缺氧、復雜地質條件和惡劣的施工環(huán)境等困難,晝夜不停,科學施工, 確保了工程安全順利推行。2014年1月28日,9.49公里長的祁連山2號隧道貫通。至此,祁連山1號隧道成為蘭新高鐵全線最后一個“卡脖子”工程。

    中鐵二十局集團祁連山隧道項目部黨工委書記郭育紅介紹,祁連山隧道穿越區(qū)域斷層、裂隙、多年凍土和“碎屑流”密布,尤其是1號隧道洞身經過砂巖、板巖以及F5斷層破碎帶,且頻繁遭遇軟弱富水地層,集多項世界性隧道施工難題于一身。

    橫跨甘、青、新三省區(qū)的蘭新高鐵全長1776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以上,是我國首條在高海拔地區(qū)修建的高速鐵路。

    鏈接

    隧道施工破解多項世界技術難題

    “蘭新高鐵祁連山隧道成功攻克了世界隧道建設史上首次遇見的‘碎屑流’地質,破解了隧道施工中的軟巖極高地應力地質難題等世界性技術難題, 為今后我國類似地質隧道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5月1日上午,在祁連山隧道建設現(xiàn)場,中鐵二十局集團祁連山隧道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冀勝利對記者說。

    祁連山1號隧道屬軟巖極高地應力強擠壓大變形復雜地質,且大規(guī)模涌水突泥突石災害頻發(fā),此類隧道地質屬于中國鐵道科學技術邊緣研究課題,沒有成功應對案例可循。而祁連山2號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俗稱“地下泥石流”的“碎屑流”,之前在世界隧道建筑史上更是從未遇到過。

    冀勝利介紹,為攻克軟巖極高地應力地質難題,祁連山隧道項目部花費一年時間做了9個試驗段并成功摸索出應對方法。同時,經過反復實踐,找到 了應對大規(guī)模涌水突泥突石災害的有效方法,而為了攻克“碎屑流”這一難題,建設者試用了國內鉆爆法施工的10種不同的工法,最后通過與高校、科研單位進行 產學研聯(lián)合創(chuàng)新,總結出“一探、二封、三泄、四注”的全新工藝,攻克了“碎屑流”這一“攔路虎”。冀勝利說,祁連山隧道還探索出高原長隧長距離反坡自動化 抽排水系統(tǒng)、高原長隧制氧供氧系統(tǒng),并成功解決了高原長隧通風難題。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