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北新橋地鐵站附近,密密麻麻的小吃店中有一家僅12平方米的廈門月亮蝦餅小店……小清新的裝修風格,柜臺上擺著的動漫手辦,記錄了開店過 程的照片墻證明了店主的年輕身份。這是由1989年出生的劉雨周、楊亞致,和1990年出生的楊越淇在2013年冬天辭職創辦的。
令人沒想到的是,如今從早10點到晚10點在店里忙著拍蝦餅、做餅和顧客溝通的三個小伙伴,在一年前都有著穩定而光鮮的工作,劉雨周和楊越 淇曾在國企工作,楊亞致則在國企、外企都工作過。他們厭倦了每天重復性的工作,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想要“趁年輕,攢一些不一樣的經歷”,曾經的好朋友一 拍即合選擇辭職創業。
創業一年中,他們遭遇了被騙錢、和“有關部門”斗智斗勇、兄弟吵架、生意慘淡等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可是,劉雨周告訴記者:“不后悔,我感覺自己獨立了,這段生活足以紀念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以及不曾逝去的夢想。”
辭別國企“不后悔”
“重復、無趣、無聊”,這是劉雨周評價以前工作的關鍵詞。即便現在比以前的工作忙碌、收入低、辛苦,他并不懷念以前的生活。
在國企時,劉雨周每天的工作內容是把公司最新的政策和下屬營業廳的負責人溝通,一遍又一遍重復一樣的內容。剩下的時間,他就是坐在電腦前百無聊賴地刷著網頁,掐著表等著下班。
同樣在國企工作的楊亞致感同身受,他的職責是負責全公司的網絡維護,實際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搭網線,唯一的區別是“在這個地方搭網線和在那個地方搭網線”,這樣的工作他要干七、八年后才有可能晉升。雖然無聊,但他的同事都是如此,似乎沒什么不對的。
只有在創業后經歷過和合伙人吵架,楊亞致偶爾會懷念在國企時的人際關系。他從未和在國企時的同事吵架,相處氣氛非常融洽,辦公室內沒有勾心 斗角。他稱,這是因為大家都在“混年頭”,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幾年后會是什么職位,以及伴隨著職位的收入,工作質量不會影響晉升,偶爾有突然提拔的人也是因 為有關系。
當時,楊越淇告訴楊亞致:“如果你在絲毫沒有競爭的環境中待一輩子,你就完了”。
在國企、外企工作過的楊越淇認為,年輕正是需要嘗試不一樣的事情。他不擔心創業會失敗,也不擔心自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他說,“還年輕嘛,我不怕走錯路,如果走錯路也是積攢了很多東西,這些才是最難得的。”
一次,劉雨周在福建廈門旅游時發現一種小吃月亮蝦餅,北京沒有這種小吃。他把想要在北京開一家月亮蝦餅店的想法和高中同學楊亞致、大學同學楊越淇一說,三人一拍即合,最初決定投資20萬元。
如果依然留在國企,劉雨周始終有“在保護傘下茍且偷生的感覺”。在最初找工作時,父母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穩定”為由給他選擇了國企,可在他看來,未來根本沒有安逸可言,互聯網的顛覆讓組織不再重要,人變得重要,以“占有”為目的的大公司優勢不再。
剛創業就被騙了
在別人的質疑聲中,他們選擇了創業。然而,他們的創業經歷如同游戲闖關一般,遇到了各種關卡,是一場“沒有逆襲的非華麗轉身”。
在租店面時,他們遇到了騙子,沒有租房經驗的三人在沒見到房東的情況下就簽了合同。當準備裝修時,房東找上門來不承認租賃合同,為了讓當時 的簽約者兌現承諾,三人天天從北京的各個地方到通州協商。可當時的簽約者根本不和他們溝通,直接叫來了警察,三人的經歷里第一次進了公安局。這讓他們不僅 賠了幾萬元,還在預算之外多支出了十幾萬元的轉讓費。
在國企工作時,他們的任務就是完成上級布置的工作,沒有風險,劉雨周根本沒想到“原來騙子是真的存在,與你沒有仇怨的人也會騙你。”剛剛離開企業,三人就因為自己輕信別人,“被合法地騙了”。
正式開店后,他們不僅要應付顧客對這款新小吃的疑問,還要應付各個部門的檢查。以店門朝哪邊開的問題為例,如果朝外開,城管部門會說他們侵占了街道資源;如果朝內開,消防部門考慮到著火時不方便他們推門,成為安全隱患。
漸漸地,他們學會了在這條街上的“經營法則”,解決店門朝哪開的問題需要“打點”有關部門,聽懂了檢查部門話語里的弦外之音,“大”檢查和“小”檢查的不同就是“打點”金額的不同。
以前,剛進國企的楊亞致雖然在企業內從事的是較低層的崗位,但當拿出名片時,別人也會因為國企閃閃發光的名稱而不敢怠慢他。可現在,楊亞致突然發現,自己和在路邊擺攤的小販差不多,“城管一來,我們和他們一樣,就好像要把地上的東西一卷跑掉先躲起來再說”。
選擇在冬天開業的小店遭遇了小吃業的普遍淡季,最低一天的流水只有170元,態度極其消極的三人爆發了爭吵。
導火索是楊亞致沒有及時轉發推薦蝦餅店的網帖,劉雨周非常生氣,8年的哥們兒情義中第一次放了狠話:“這不也是你的店嗎?能不能干?不能干走!”重情義的楊亞致即委屈又傷心:“作為你的哥們兒,我這么累難道不能先休息一下嗎?”
他們都感受到了從好朋友到合伙人關系的變化。平時,三人每天在工作群內給各位布置的任務常常完成不了,彼此推脫卻又不好指責。
在楊越淇看來,國企內的工作規則是:我只完成我分內的事,不是我的事我不管。可在創業中根本分不那么清楚,一件事情誰看到了就誰做,誰都辛苦,可團隊只在乎結果。
伴隨著創業,三個小伙伴的感情生活也有了變化。
楊亞致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原因是創業后他都沒有時間陪她了。創業之前,楊亞致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五,下班后回家吃飯,晚上就和女朋友逛街 或煲電話粥。創業之后,他每天都待在蝦餅店里,和女朋友的約會地點也搬到這里,本身就不支持他創業的女朋友為了見他不得不也泡在店里,時間長了就分手了。
楊越淇卻在創業后找到了女朋友。記者問他:“女朋友支持你創業嗎?”楊越淇反問記者:“如果她不支持,她會成為我女朋友嗎?”
這是一件很酷的事如今月亮蝦餅小店已走入正軌,成了不少美食帖子中的必去推薦。回想創業一年的艱辛,三人卻異口同聲地說“不后悔”。
劉雨周收獲了經驗。他稱這是他看多少書都學不到的,僅租房子一件事來說,他現在就可以講出各種條條框框,每一份合同他都會認真研究,“知識 教會思考,經驗教給你判斷”。即便他覺得自己的考慮在大生意人眼中還是很幼稚,但他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獨立了,不再向家里要錢了。
楊亞致嘗試了新生活。在他的經歷中,做家務、拿刀子、發傳單從未出現過,如今他從零廚藝成為拍蝦餅能手,在街上發傳單也毫無懼色。因為做的是食物,所有的細節都要注意,打掃衛生時他也不再是拿著抹布隨意擦擦就了事,不然衛生檢疫不合格就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楊越淇積攢了經歷。偶爾朋友會和他調侃,如果不創業他現在會活得很輕松,以前的老板曾暗示他如果留在公司內會擁有穩妥而美好的前程。可是在 他看來,想要創業的人很多,可真正付諸實施的很少,他能在年輕時冒險做這樣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并沒指望掙錢,只是想多一種體驗,以后回憶起來也有值 得說的東西。”
不為掙多少錢,可這段還未停止的創業生活帶給他們的共同感受是——錢不好掙。在上大學時,劉雨周是出了名的換手機速度快的人,基本上每三四 個月就更換一款時下最新的手機,現在他的手機是一款摔碎了屏幕的國產手機,連母親想要給他換手機他都拒絕了,他的腦中會自覺地把所有商品的價格折換成“拍 了多少蝦餅”。
另一個感受是創業的辛苦。在外企上班時,楊越淇為了減肥還專門辦過一張健身卡,可惜沒去過幾次,創業半年后,他發現自己不知不覺竟然瘦了近30斤。
回憶他們創業之前的生活,每天按時上班,工作內容是不斷地重復,心中清楚地知道幾年后會賺到多少錢、升到什么職位。這是父母給他們安排的好 工作,符合父母對于工作“求安穩”的要求。對于這三位準90后的年輕人來說,這正是他們放棄國企、外企工作的初衷,放棄了一眼看到頭的生活。
劉雨周結合身邊同齡人感受說道:“我們這代人的父母已經奮斗成了有車有房,沒有生存壓力,可是那錢不是你的,花著心里不踏實,所以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想要做些什么的想法。早一點跳出圈子多接受新鮮事物,會發現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路可以走。”
楊越淇建議,在作選擇時不要僅按照大眾的印象給自己的生活下結論,應當考慮好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應當及早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