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城市藍皮書》今天上午發布 我國平均10人擁有1輛汽車

2014-09-18  來源: 北京晚報
[字體: ]

《城市藍皮書》今天上午發布

我國平均10人擁有1輛汽車

    今天上午,2014年《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7》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在京發布。藍皮書透露: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為1.3億輛,平均10人擁有1輛汽車。

 

    汽車保有量或將達到4億輛

 

    藍皮書介紹:現有的1.3億輛車,包括貨車、客車和小轎車。按照小康生活每個家庭擁有1量小汽車標準,在目前我國的汽車保有量中, 至少還需再新增兩倍,達到4億輛。可以預見,隨著我國城鎮化推進和人口大城市化趨向凸顯,以及新農村建設,城鄉汽車需求量仍將繼續增大,而同期城鎮規模至 多還會在現有基礎上擴增50%,因此車與路的矛盾會進一步加劇。在路與車的矛盾上,企圖從提高道路供給方面來尋求平衡點是徒勞的,必須明確從需求來考慮解 決。特別是對大城市來說,毫不動搖地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建立健全的公交體系才是大勢所趨。而家庭小汽車只能是改善出行條件的“奢侈品”和“應急品”,這已 被國際先例所證實。

 

    扶貧重點應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藍皮書還提出,今后國家扶貧重點應該由農村逐步轉移到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據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的逐 步推進,我國的絕對貧困率一直呈下降趨勢,溫飽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得到了解決,然而在許多城市出現了新型貧困現象,特大城市表現尤為明顯。

 

    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隨著包括經濟結構轉型、福利制度轉型、身份制度轉型等社會基本制度轉型而產生轉型性貧困或結構性貧困; 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增長速度長期超出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加上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使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難以維持多方面的支出需求,面對支出突發性問題,更難 以應對,抗風險能力較差。

 

    北京多項指標優勢明顯

 

    我國整體城市貧困狀況不容樂觀,但特大城市中,北京、天津和上海在各項指標上都比我國整體城市貧困狀況好,說明特大城市在反貧政策 的執行上,相比其他城市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尤其是這兩年北京、天津和上海提高了低保標準,基本解決了絕對貧困現象。從就業狀況來看,北京市的就業狀況較 好,就業員工占總人口比重高,失業率低,因此貧困風險最小,在文化程度、撫養比、參保情況等方面北京市也具有較好的優勢。相反,重慶市在各方面指標顯得差 一些,這與重慶市縣和縣級市改區,市轄區人口迅速上升,而就業、參保等各方面工作尚未跟進有關。

 

    從其他一些特大城市的相關指標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城市還存在就業比重較低和抗貧困風險能力較低的情況。問題最大的指標仍在收入與支出方面,可見老百姓收入偏低仍是特大城市貧困的重要原因。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