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達到2270億元,專利申請量增長12%左右;全年淘汰退出工業污染企業375家的同時,服務業占本市GDP比重提高至 78.5%,比去年更進一步;自主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05億元,拓寬投融資方式,激發市場活力……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進退之間,首都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進一 步提高。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全市上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簡政、調整,成為主動抉擇的發展路徑。創新、簡政、調整成為首都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三駕馬車。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堅持向結構調整要效益,成為北京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有力保證。
專項資金:發揮以一帶十的撬動作用
站在地鐵檢票刷卡機前,乘客不用再掏兜翻包尋找公交卡,只需要將手腕靠近刷卡處,就能實現刷卡進站。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內置了“迷你版” 公交卡,讓這一場景即將成為現實。手表研發方、北京元心科技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正在與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卡片供應商之一北京握奇數據合作,將“迷你 版”公交卡裝進Tick智能手表里,實現刷手表乘公交。
刷卡機上那“嘟”的一聲,就像是一句來自科技創新的問候。
“今年以來,北京的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處長夏翊表示,中關村示范區技術收入增長21%左右,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達到2270億元,專利申請量增長12%左右;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增長9%左右,設計服務領域收入增長8%左右。
這一連串閃亮數據的背后,是政策扶持下全市創新驅動核心作用的不斷增強。
出臺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意見,發布“京校十條”、“京科九條”、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等政策;發布了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規劃和產業 提升規劃,啟動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等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文化金融創新,設立文創融資擔 保公司,加快文化企業兼并重組、資產證券化步伐。
上半年,全球最大抗體藥物灌流生產線在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百泰生物落成。明年初投產后,每年增產的“液體黃金”抗體,將可新增年產值約10億元。生產線及配套廠房,資金需求量達上億元,在企業因無力獨自承擔而發愁時,市發改委專項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在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資金、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等多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引導放大資金113.8 億元,預計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000億元,經濟撬動作用明顯。在各類政府專項資金的刺激下,大量社會資本向高新技術、文創、公共服務領域聚集,為首都經濟 轉型發展蓄積潛力。
簡政放權:
讓市場活力釋放在民間
放寬準入、文化改革、創新投融資、人才建設……想要把民間資本請進門,用得好,就要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打破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這是北京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堅定不移的改革方向。
今年3月3日,是我國推行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發出了北京市首張新版營業執照。執照的主人,就是畢業于 清華大學機械學院的王世棟和同學共同創辦的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雖然手頭有技術、有想法,也有創業的沖勁兒,但資金的門檻,是許多像王世棟這樣剛剛 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創業的“瓶頸”。
一元錢也能注冊公司,實施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換發新版營業執照、年檢驗照改為年報……注冊資本登記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激發了社會投資熱情和創業活力,自3月1日改革啟動以來,全市新設企業11萬戶,同比增長65.6%,企業數量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本市大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僅今年上半年,就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22個,累計取消下放381項,精簡39.8%,實現了國務院 設定的減少三分之一審批事項的要求。通過壓縮時限、減少環節、優化流程、完善并聯審批等措施,本市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從原來80多個環節、300多個工作日 壓縮到50多個環節、平均109個工作日。
著眼簡政放權,本市發布市級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加快推進優化投資審批流程改革試點,修訂《北京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大力推進財稅改革,制定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
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出臺實施,猶如給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今年前三季度,本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6.6%,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9.7個百分點;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綜合交通樞紐、污水處理、固廢處置和鎮域供熱這6個市政基礎設施重點領域126個市場化試點項目,預計引入社會資本 1300億元,目前70%的社會資本來源已經落實。
調整疏解:
撒手非首都核心功能
遍地鋪滿的石材、堆砌如山的建材,一一打包裝箱,9月初的酒仙橋建材裝飾市場里,一片忙碌的搬遷景象。
這家位于北京四環外的酒仙橋建材裝飾市場即將外遷,部分商戶已尋好新的落腳地。繼市規劃委提出典型批發市場外遷舉措,動物園批發市場、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啟動外遷后,北京二環到四環的批發市場搬遷范圍不斷擴大。
對于酒仙橋建材裝飾市場搬遷的原因,更多人分析是要“騰籠換鳥”:由于酒仙橋建材裝飾市場與798藝術中心毗鄰,拆除該市場為798擴建創造了條件。據了解,此區域主要是藝術產業區,建材市場的服務功能顯然與其不相匹配,還加劇了交通擁堵壓力。
“對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正穩步實施。”夏翊介紹,立足“四個中心”的首都戰略定位,本市堅持和強化首都核心功能,從產業、人口等領域入手,綜 合運用多種手段,積極引導非首都核心功能調整疏解。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產業加快疏解,同時嚴格控制增量,發布并實施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標(2014年 版),從登記、立項等源頭入口嚴格把關。通過“就地淘汰一批、轉移疏解一批、技改升級一批”等手段,北京存量產業加快調整,全年共淘汰退出工業污染企業 375家,推進產業轉移疏解項目53個,疏解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102家。
在自主轉型結構調整進程中,北京還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配合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編制相關工作,研究提出了交通、生態、產業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的工作方案,與河北省、天津市分別簽訂了“6+1”和“1+5”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并逐項分解落實。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更多的外遷企業利用區域產業協同優勢,再度煥發活力。
截至目前,曙光、華旗、銅牛、天壇生物等400多家北京骨干企業已經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超過250家中關村重點企業在津冀兩地投資。同 時,很多津冀企業也加大在北京投資建廠的力度。京津冀協同效應,讓企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給投資目的地帶來就業、稅收、人才、技術等多方面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