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要趕集了?”近幾日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58同城與趕集網合并傳聞終于在17日塵埃落定,不少人對這兩家國內數一數二的分類信息網站以合并方式結束“十年激戰”的結局感到驚訝。
然而,更讓人思考的是,兩家企業的合并會否形成壟斷?如此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戰場透露著怎樣的信息?
塵埃落定:58同城終入股趕集
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17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完成對趕集網的戰略入股,將持有后者43.2%的股份。
根據17日58同城披露的公告,58同城與趕集的“戰略交易”中,58同城將獲得趕集網完全稀釋后43.2%的股份,包括3400萬份新增普通股及4.122億美元的現金。交易達成后,兩公司將繼續維持獨立品牌、網站、團隊,以此增強業務協同,進一步拓展市場。
58同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姚勁波表示,入股交易達成后,將與趕集網首席執行官楊浩涌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并將“停止一些短期的市場行為”及“提高信息發布門檻和審核標準”。
同時,騰訊宣布將以52美元每股的價格認購58同城價值4億美元的新增發普通股,交易達成后,騰訊將累計持有58同城全部稀釋的約25.1%的股份。
回顧合并歷程,姚勁波感慨道,58同城花了一年多才把趕集網“追到手”,太不容易了。“十年競爭終于結束了,過去我每天睡覺起來想趕集網的帶寬甚至超過我老婆,現在終于可以放下了。”
趕集網首席執行官楊浩涌也表示終于解開了雙方多年的心結。“過去90%的精力花在‘互相廝殺’上,害怕被對方模仿、超越,面對新業務總是小心翼翼,不敢邁開步子。”
“新巨頭”誕生 新壟斷到來?
按照目前的股價進行核算,58同城與趕集網合并后的市值將可達到100億美元,并躋身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前五名,位列僅次于BA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
“58同城與趕集網的合并將打造分類信息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易觀智庫分析師龐強認為,此次整合對于信息分類平臺行業來說無疑是一記重磅炸彈,意義非凡。
因此,“新巨頭”的誕生是否意味著壟斷也即將到來?
對行業而言,壟斷或在所難免。業內人士分析,合并后的58同城市場份額將會達到70%以上,行業馬太效應也將在合并后加速顯現,這對于行業領域的其他參與者并非好事,百姓網等其他分類信息網站的生存壓力無疑將會大大增加。
“一旦形成壟斷,就意味著新巨頭將擁有市場定價權,而成本便會轉嫁到商戶和消費者身上,導致市場效率降低,損失社會福利。”龐強認為。
對消費者而言,更多的縱向創新、“新玩法”或更值得期待。
根據入股后雙方的協定,合并可以避免同質化競爭產生的大量公關費、廣告費支出,協同效應顯著,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繼續深耕本土生活服務O2O。
電信科技分析師許強認為,包括“到家保潔”“上門美甲”“搬家速運”“趕集好車”等創新玩法都有望進一步優化、創新,還有更多的帶動線下的玩法將更有可能出現。
只不過,這一切變化才剛剛開始。姚勁波、楊浩涌17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入股協議才達成,雙方甚至還沒有時間具體商量如何分工,很多想法將逐步推動。
“對手戲”忽變“言情劇”戲碼不斷
17日晚間,姚勁波和楊浩涌面對鏡頭、閃光燈“握手言和”,標志著雙方激烈競爭的十年正式結束。
此前,如同國內諸多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一般,行業領頭位置的兩家企業競爭極其激烈。“我做點什么好創意都要防著對方,怕對方偷著學去,我想對方也一定是這樣。”楊浩涌描述過去十年的競爭心態。
然而,劇情再一次反轉。
互聯網領域總是在上演“讓人猜不到結局”的曲折戲碼。從國內互聯網視頻行業的優酷、土豆突然宣布合并,到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化干戈為玉帛成戰略同盟,再到58同城和趕集網以合并結束“十年惡戰”……是互聯網領域的快速變化、快速洗牌帶來了這些反轉。
中國“觸網”20余年,不僅培育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也培育了如京東、小米、優酷、58同城這樣的快速成長“小巨人”。快速起步、模式制勝,這些也被描述為“互聯網節奏”。
“產業變化的節奏實在是太快了,很多圍繞各個垂直領域的創業、創新成果涌現,所以無論既有規模多大,互聯網企業都面臨著不進則退的窘境。”許強說。
楊浩涌坦言,“變幻莫測的互聯網市場讓我們發現更多的共同對手,一致對外是更好的選擇。”
迷霧散盡后,擺在58同城和趕集網面前的路仍充滿挑戰。“合并是否能實現1+1大于2的效果?”“怎么協調好各自的利益與分歧”這些問題仍然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