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鋼鐵行業聯手創新節能減排產業技術
八名院士加盟推動京津冀鋼鐵“減排”
整合三地各自優勢資源后,剛剛搭建的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將攜300余億元節能減排融資額度,聯手改造、提升該區域鋼鐵產業。同時,徐匡迪、干勇等8名院士組成的顧問委員會,也將以強大的科技資源推動鋼鐵“減排”。
聯盟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和引導下,由三地科技主管部門聯合組織推動成立。首批成員單位由北京科技大學、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興際華 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渤海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70余家機構組成,涉及京津冀區域鋼鐵節能減排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公司、裝備制造生 產企業、大型鋼鐵生產企業以及科技、金融服務機構等。聯盟理事長和秘書長單位均由北京科技大學擔任。
通過京津冀三地財政投入,綜合運用產業基金、創投基金、銀行信貸、融資租賃、債券、財務公司融資等多種金融產品,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和易禾資本等金融服務機構計劃提供京津冀節能減排融資額度300余億元。
政府和聯盟將引導金融機構、企業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發揮金融杠桿作用,緩解節能減排企業資金不足狀況,促進其開拓市場,提高接單能力。通過資本投入模式創新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破解資金缺少造成的死結。
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介紹,聯盟整合三地鋼鐵生產企業、節能減排相關機構、高校院所和金融機構等全鏈條資源,將“科技促進產業聚集”作為開 展聯盟工作的主線。通過著力搭建“政產學研金用”產業融合發展平臺, 促進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區域的快速產出、轉移、落地和產業化,實現鋼鐵行業產品升級、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污染排放達標治理,打造一條京津冀鋼鐵行業的生態價值 鏈。
聯盟負責人表示,為促進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聯盟除立足京津冀推動協同發展外,還將服務全國,構建“三平臺一示范區”相互促進的創新工作模 式。其中包括建設產業技術聯合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建設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與產業轉型升級科技示范區。
8名院士的加盟,無疑是此次聯盟成立最強大的科技“支援團”。除了徐匡迪、干勇院士,還有謝克昌、孟偉、殷瑞鈺、過增元、郝吉明、金紅光 等,都是冶金、環保、能源等領域的大家。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同時還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是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
參加聯盟成立儀式的干勇院士歸納,鋼鐵工業綠色發展重點工程在引領示范中包括五個方向,一是先進鋼鐵的綠色產品,高效、低耗生產工藝技術創 新工程;二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能環保系統集成優化創新工程;三是利用清潔能源,研發應用鋼鐵生產低碳技術創新工程;四是多產業協作,資源循環,高 效利用綠色產業鏈的創新工程;五是運用安全的信息化的技術,優化監管、管控生產控制流程。
“京津冀完全可以搞一個區域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示范工程。”干勇提出,鋼鐵產業可以和石化等行業結合發展,實現新型高效燒結生產與煙氣治理協 同控制。此外他還提出,臨海鋼鐵企業必須搞海水淡化,實現對能源的梯級利用;建立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鋼鐵制造平臺和服務平臺,也是互聯網下的網絡服務平臺, 實現鋼鐵制造全流程在線監測及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