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去年5月曾就“超常班”招生進行報道
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網站上登出的今年入學水平評估報名信息
日前,去年曾引發關注的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入學水平評估”活動再次悄然啟動,目前報名剛剛結束,初試將于5月1日進行。往年這項評 估是與該中心在育才學校開辦的“超常班”掛鉤的,但去年超常班在媒體報道引來的一片質疑聲中停辦,今年是否另外辦班還沒有明確說法。不過,超常兒童研究中 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沒有直接合作關系,但憑借中心發出的證書,很多孩子都上了好學校。
核心
超常兒童篩選悄然展開 不再提超常班
記者近日發現,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超常兒童研究中心“超常兒童篩選”活動今年再次悄然啟動,只是稱謂從去年的“中科院心理所超常教育實驗班招生測試”變成了今年的“入學水平評估”。今年評估報名通知顯示,報名剛于4月17日結束,初試初步安排在5月1日。
記者了解到,中科院心理所自1978年開始開展超常教育,先后在北京八中、人大附中、育才學校、陶然幼兒園建立超常教育實驗基地,其中 2005年以后超常班都設在北京育才學校。但今年的評估報名通知強調“活動只為家長提供兒童入學水平的等級說明,結果作為家長了解兒童入學水平的參考”, 對超常班一事只字未提,讓很多想報名的孩子家長疑慮重重。
在e度、搜學網等京城著名的家長網上社區里,有很多家長在詢問:“今年心理所在育才的超常班到底還辦不辦?”北青報記者以一名孩子家長的身份撥 打了心理所的報名咨詢電話,得到的回答是:“今年辦不辦我們也不確定。”當北青報記者進一步詢問今年的評估測試有何作用時,對方表示:“那您就得自己理解 了。”
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農日前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在爭取辦(超常)班,但現在還沒有可以公布的消息。”
記者在今年的評估報名通知上看到,對報名兒童只有年齡要求,且與今年幼升小的年齡要求相同。評估的報名費是200元。報名家長需在網上填 寫報名登記表等三個表格,其中登記表的內容非常復雜而詳細,包括家長的學歷、職業、換工作次數、報名兒童有無兄弟姐妹、是第幾個孩子,等等。
去年曾以科研人員身份向名校推薦被測試兒童雖然去年超常班停辦,但施建農告訴北青報記者,去年的測試中,大約有5%的孩子被評估為A級,他們得到了超常兒童研究中心出具的評估證書。“在 我們的推薦下,他們中有人上了好小學,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的小學都有。”但施建農拒絕向記者透露這些破格招收超常兒童的學校名字,他強調,中心與這些 “牛小”沒有合作關系,“我們只是以中科院的名義,作為科研人員實事求是地把兒童的測試結果告訴學校,至于學校是否愿意錄取就由他們決定。”
施建農表示,超常兒童在普通教育模式里是得不到滿足的,他們的成長需要特殊的幫助和指導,否則反而容易被誤解為能力差的孩子。“我們一直在努 力,在不影響國家和北京市政策的前提下幫助這些孩子。有學校與我們合作最好,如果沒有合作學校,我們會對評估發現的超常兒童提供跟蹤指導。”“如果不再辦 超常班,今年的評估就少了一些功利性。”
施建農沒有透露今年報名參加評估的人數,只表示有不少外地甚至香港的家長與中心聯系咨詢。
昨天,北青報記者以孩子家長的身份致電北京部分“牛小”,詢問如果孩子在今年的評估中取得A級證書,能否被學校錄取。其中只有北京實驗二小明確回答“以前沒有這樣的先例”,其他學校都表示,今年的招生咨詢尚未開始,不能給出明確答復。
官方說法
本市曾出禁令各種證書不得作為學生入學依據
此前,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曾聯合下發《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中嚴明紀律的若干規定》,其中提出的15條“嚴禁”直擊“小升初”、“幼升小”招 生。在15條禁令中,市教委重申,教育行政部門和公辦學校均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各種培訓班選拔生源,堅決杜絕“以分擇生”的行 為。值得一提的是,禁令中明確規定,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抵制入學過程中打招呼、遞條子等不正之風,拒絕 說情請托、權學交易等“以權入學”的不良行為。
同時,針對有家長反映的有學生已經被某初中提前招生、點招錄取等情況,15條禁令中也明確表示,嚴禁學校違規提前招生和點招學生。嚴禁初中校違規在小學非畢業年級招生,嚴禁在義務教育階段“掐尖”招生。
針對15條禁令的出臺,市教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視情節輕重給予相關人員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構成違 紀的,根據有關規定給予黨政紀處分;涉嫌違法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典型案例全市通報曝光。家長如果發現在今年小升初、幼升小階段有各種違規操作,可以向監 督部門舉報。
背景去年超常班被質疑后停辦
據報道,去年5月3日,到陶然幼兒園參加“中科院心理所超常教育實驗班招生測試”的考生超過2000人,以至于現場有警察維持秩序。由于北京市 教委從去年開始強調,除個別寄宿制學校外,幼升小嚴格按照劃片入學,禁止小學搞入學考試,因此媒體對當天招生測試的“盛況”予以報道后,引起很多質疑之 聲。參加測試的家長認為,這個測試沒有門檻,給非京籍、非西城的超常兒童提供了一個上育才這樣的“牛小”的機會;而社會上普遍認為,測試破壞了“禁止小學 搞入學考試”的規則。
媒體報道后兩天,5月6日,西城區教委和育才學校同時發表聲明,稱育才學校“嚴格按照市區教委招生要求,招收符合西城區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學 校絕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招生和選拔學生”。次日,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也在官網上發表文章,稱3日的測試為“超常兒童篩選工作”,目的在于 “為開展超常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實驗研究尋找合適的研究對象”,并強調:“由于心理所是一個專業研究機構,不具有開展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歷教育教學資格,但 為超常教育實驗研究進行的超常兒童篩選測驗,與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招生工作沒有必然聯系。”不久后,傳來當年超常班停辦的消息。不少家長透露,為了 參加這項超常測試,他們送孩子上了社會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