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經濟學家李稻葵駁“央媽坐不住”說

2015-05-2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 ]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教授在此間舉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對一些將央行降息等舉措理解為“央媽坐不住了,要防止經濟增速下滑”的言論進行了批駁。

  他說,這些觀點都不正確,要對中國經濟調整期的貨幣政策做出正確的觀察,應該認識到當前的貨幣政策必須同時應對三個挑戰,即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適應融資結構正在發生的巨變和應對全球正在經歷的流動性收縮。

  “只有把這三件事情放進腦子里才能夠判斷貨幣政策是寬松還是不寬松。”他說。

  李稻葵指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非常之高,至少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國民儲蓄率的兩三倍以上,但是如果按債券市場或銀行貸款利率來算,國內企業的融資成本至少比美國企業高出50%。

  “我們的銀行貸款利率接近6%,一般債券的利息也是6%到7%,都是非常之高的。毫無疑問,它不利于當前的經濟轉型升級,因此第一個挑戰就是要想方設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的成本,所以央行最近一系列動作是降息。”他說。

  此外,當前的債券市場發展非?。他提出當前的公司債、企業債余額加上地方政府的各種債務,總量規模應該接近世界第二大,如果在未來四五年繼續保持這樣的發展趨勢,債務規模甚至能超過銀行貸款。

  財政部今年宣布地方債的發行規模大概為1至2萬億元,未來地方政府的融資方式也會發生改變。李稻葵認為,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一旦地方政府發債客觀上取代了地方政府到銀行的貸款,會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

  銀行貸款對貨幣供給具有滾動式的乘數效應,而債券市場的乘數效應很低,也就是說債券市場的發展實際上對整個貨幣供給施加一個收縮的力量。“在這 個背景下應該看到貨幣政策必須適當放寬,因為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要逐步減少,所以我認為最近存款準備金下降是對沖直接融資上升,否則貨幣存量短期內將 呈現不足。”李稻葵說。

  在此次論壇的“貨幣政策的新常態”主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援引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小組的測算,分析了全球經濟正在面臨的流動性緊縮壓力。

  他提出,這種流動性緊縮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來自于現在的貨幣供給不足,主權貨幣國家難以提供充分的流動性,有一個自動緊縮的過程,另一個是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強化了對流動性緊缺的判斷。

  李稻葵認為,市場已經逐步得到了全球整體流動性在收縮的信號。“當國際上的流動性在收縮,我們的貨幣供給跟不上的話,那就會對經濟產生一個負面的沖擊,所以央行為了應對也要適當地增加一點流動性。”

他說,當前的三個挑戰疊加在一起就使貨幣政策變得非常復雜,不要簡單把貨幣政策歸結為“央媽”要救市,當前的貨幣政策正在小心翼翼地迎接一個新挑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