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期望壽命越來越長,惡性腫瘤、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也隨之增多,而且還在向年輕人和孩子蔓延。市衛計委昨天發布《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首次描繪本市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
這是本市連續第六年以市政府的名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健康白皮書,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金字塔”圖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每5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看點一
北京已完全進入老齡社會
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是今年健康白皮書新增的一項內容。“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齡性別結構的一種特殊統計圖,能清晰形象地刻畫出不同時期的人口年齡構成類型及其變動。
北京的“人口金字塔”呈紡錘形,中間有兩段突出,上下兩段較窄。中間兩段突出,一段是45至60歲年齡段,該段人群主要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高峰人群;第二段是25至35歲年齡段,主要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口第二個出生高峰。
北京“人口金字塔”的上部雖然窄,但2014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01.0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2.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5.3%,老齡人口的比例進一步加大,已完全進入老齡化社會。
近幾年北京市出生率穩中有升,10歲以下兒童數量增加,因此“人口金字塔”底部有變寬趨勢。
人口負擔比是指需要撫養的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與勞動適齡人口的比例,也叫“撫養系數”。通常將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定義為非勞動年齡人 口,15至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總負擔,由2009年的29.38%增長到2014年的35.54%,并且出現少兒撫養系數和老年 人口撫養系數雙增長的局面。
此外,45至60歲是“人口金字塔”上人數最多的一部分人群,在10到20年后,他們將陸續進入老年行列,也就是說,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
看點二
東西城居民期望壽命最高
健康白皮書顯示,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于緩慢增長期,其中男性79.73歲,女性83.96歲,女性高于男性4.23歲。繼續在全國保持前列。
北京市今年首次公布了區縣期望壽命。其中,東城區最高達到84.38歲,西城區居次,達到84.26歲;平谷和密云的人均期望壽命相對較低,也達到79.09歲。
一般來說,在自然環境條件好、社會環境穩定、經濟發達、醫療衛生條件優越的國家和地區,其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較高,反之則較低。北京的各區縣期望壽命分布,也符合這個規律。
針對城市核心區居民期望壽命最高,專家分析,東西城屬于首都功能核心區,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其期望壽命與上海徐匯區、黃浦區基本持平,與日本東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
朝陽、海淀、豐臺和石景山區屬于城市功能拓展區,存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其期望壽命與蘇州、杭州等國內經濟發達的城市基本持平,與某些發達國家如瑞士、法國、意大利(2012年)相近。
此外,門頭溝、大興、昌平、通州、順義和房山區屬于城市發展新區,社會經濟發展處于穩步上升階段,期望壽命與北京市平均水平持平,達到國際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如韓國、德國、英國等(2012年)。
而懷柔區、平谷區、密云縣和延慶縣,雖然期望壽命排名“墊底兒”,但其屬于生態涵養發展區,人口結構比較穩定,社會發展水平較高,與同期國內發達地區省會和副省級城市基本持平,比如重慶、深圳、武漢等(2014年)。
看點三
癌癥連續八年居死因首位
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慢性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2%。與2013年相比,除腦血管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傳染病死亡率下降外,其他疾病死亡率均有所上升。
以惡性腫瘤為例,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68.90/10萬,占總死亡的27.1%,比2013年上升2.3%,已連續八年成為北京市的首位死因。
其中肺癌、肝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列為惡性腫瘤死亡的前三位。男性惡性腫瘤死亡前三位是肺癌、肝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共占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的56.1%;而女性前三位是肺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乳腺癌,共占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的47.1%。
2014年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與2011年相比,高血壓患病率增加3.3%,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1%,肥胖率增加3.8%。
專家指出,若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患病人群還會迅速增加,這些疾病與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消失等因素疊加,將會進一步加重社會經濟負擔。加強對各類健康危險因素的干預,引導居民選擇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來預防慢性病的威脅,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看點四
吸煙飲酒率雙雙下降
不過也有可喜的變化。經過多年開展全民健康促進活動,廣大市民的生活習慣正在逐漸改變,其中最明顯的是吸煙飲酒率雙雙下降。
2014年全市開展的北京市居民慢性疾病及相關危險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吸煙率為28.6%,比2011年下降2.7%;飲酒率為31.2%,比2011年下降33.3%;體力活動不足率為26%,比2011年降低18%。
這些指標說明,北京市居民正在逐漸遠離吸煙、過量飲酒、不運動的不良生活方式,近年來不斷開展的健康知識普及和健康促進活動正在逐步讓北京市民將健康的理念轉化為健康的行動。
去年,北京市新創建15個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資助建設175處全民健身專項活動場地,在公園風景名勝區建設48條健身步道,總長度達246.67公里。市、區縣共同打造各類步道1240公里,騎行綠道200公里。
2014年北京市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工前)操活動,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的單位占56.2%。全市醫療衛生系統通過新媒體、健康大課堂、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巡講等形式直接受眾100萬余人,間接受眾超過1500萬人。
看點五
學生“小胖墩”繼續增多
青少年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數據顯示,2013至2014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5.6%,與上學年度相比上升2.6%。
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導致兒童青少年過早患上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013年北京市對肥胖兒童進行的健康評估 結果顯示,肥胖學生高血壓檢出率為30.7%,高血糖檢出率為66.6%,血脂異常檢出率為43.2%,脂肪肝檢出率為16.0%,高尿酸檢出率為 39.7%,部分肥胖學生已經表現出嚴重的慢性病體征,慢性病呈現出低齡化趨勢。
肥胖兒童空腹血糖異常的檢出率接近七成,而這個數據在2004年只有13.4%,近十年高發趨勢持續。不僅如此,同期在整群抽查的學齡兒童自然人群中,高血糖檢出率也高達50%左右。
專家提示,除了肥胖,仍有其他危險因素并存,比如,攝入含糖飲料過多、運動不足等。開展青少年疾病的早期預防對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有深遠意義,應從飲食、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入手,降低慢性病危險因素。
2013至2014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0.7%,比上學年度下降3.7%,仍處于較高水平,縱觀近五年的情況,視力不良檢出率基本持平。
此外,對青少年與健康相關的危險行為監測數據顯示,可能導致嚴重傷害的危險行為包括:不走樓梯而是從扶手上往下滑、在樓梯上追跑打鬧/互相推 搡、騎車違反交通法規、滾軸溜冰/滑板車時不戴保護裝備等,發生率分別為32.1%、21%、31%、18.9%,這些行為的產生與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有 密切關系。
看點六
百萬家庭滅蟑效果明顯
去年,衛生部門在全市范圍開展了“健康北京滅蟑行動”,截至目前,完成了近200萬戶居民家庭的滅蟑工作。
市疾控中心監測顯示:有蟑居民家庭蟑螂密度持續下降,滅后第一周蟑螂密度下降率為73.16%,第二周為83.76%,第三周為87.06%, 第四周為91.88%。居民對采取全市統一行動、專業人員上門滅蟑的服務方式滿意度為99.1%,滅蟑效果滿意度為95.8%,對入戶滅蟑人員的服務滿意 度為97.9%。
除了蟑螂,蚊子的危害也很嚴重。2014年北京市平均蚊密度值為1.26只/(燈·小時),比2013年的0.91只/(燈·小時)上升了38.46%。
目前北京的主要蚊種仍為淡色庫蚊,占蚊總數的93.35%。登革熱傳播媒介白紋伊蚊種群規模、密度總體呈上升趨勢;乙腦傳播媒介三帶喙庫蚊孳生 地逐漸向市區侵入,2009年前以郊區等為主,2014年在部分城區出現三帶喙庫蚊。疾控部門提醒市民,注意滅蚊,嚴防蚊傳疾病。
市衛計委表示,減少和預防疾病的發生是北京市政府發布健康白皮書的宗旨。市衛計委配合白皮書同期出版了解讀本,闡述健康白皮書中涉及到的重點問題,期望能引導市民從自己做起,摒棄不良習慣,提升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相關新聞本周公布控煙令
首月執法情況
北京市最嚴控煙令實施已經滿月。這一個月來效果如何令社會關注。市衛計委透露,將于本周五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
北京從6月1日起實施《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來,新條例限制了所有公共場所室內吸煙,加大處罰力度,并派出千名監管人員進入黨政機關、學校、醫療機構、賓館、餐廳、娛樂場所等地執法。但仍有市民提出,處罰力度偏弱,有些場所吸煙行為仍然嚴重。
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市衛計委將聯合召開發布會,由市衛計委負責人介紹北京市控煙一個月來的工作成效、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屆時,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煙草專賣局、市城管局、市消防局、市教委、市旅游委等部門也將到場,就控煙相關問題進行回應。
【數字看健康】
1、孕產婦死亡率下降。戶籍人口嬰兒死亡率為2.3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2.89‰,繼續維持在較低水平;孕產婦死亡率為7.19/10萬,比2013年有所下降。
2、男性30多歲胖子最多。常住居民肥胖率為21.9%,比2011年增加3.8%。男性30至39歲組肥胖率最高,為30.3%;女性70歲 及以上組肥胖率最高,為27.7%。居民肥胖率郊區高于城區。而男性體力活動不足率從年齡組看,也是30至39歲最高,之后隨著年齡增長,體力活動不足率 下降。而女性體力活動不足率最高發生在18至29歲年齡組。
3、中小學生身高長了1厘米多。2013至2014學年度,北京市6至17歲男生和女生身高比2009至2010學年度平均增長1.25厘米和1.11厘米。其中11歲年齡組增幅最大,男、女生分別增長1.86厘米和1.88厘米。
4、4.4%的學生網絡成癮。2014年北京市大、中學生玩電子游戲時間每天超過4小時的報告率為14.6%,上網時間每天超過兩小時的報告率為42%,達到網絡成癮標準的學生占4.4%。
5、傳染病發病手足口病升至第一位。去年本市傳染病報告發病數居前十位的病種依次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痢疾、流行性感冒、肺結核、 梅毒、猩紅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占報告發病數的98.2%。與2013年相比,手足口病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麻疹上升至第十位。
6、900萬人簽約家庭醫生式服務。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醫生式服務累計簽約428萬戶家庭,涉及居民924.5萬人,重點人群簽約401.7萬人,所謂重點人群指的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孕產婦、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群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7、剖宮產率下降約兩成。2014年北京市剖宮產率是41.9%,比2010年下降了19.1%。2010年至2014年,本市剖宮產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女性
年齡(歲)
100歲
以上
95歲
90歲
85歲
80歲
75歲
70歲
65歲
60歲
55歲
50歲
45歲
40歲
35歲
30歲
25歲
20歲
15歲
10歲
5歲
0歲
年齡(歲)
男性
2009年
0
頻數
150000
100000
50000
50000
100000
200000
150000
200000
100歲
以上
95歲
90歲
85歲
80歲
75歲
70歲
65歲
60歲
55歲
50歲
45歲
40歲
35歲
30歲
25歲
20歲
15歲
10歲
5歲
0歲
2009年和2014年北京市戶籍人口金字塔
年齡(歲)
100歲
以上
95歲
90歲
85歲
80歲
75歲
70歲
65歲
60歲
55歲
50歲
45歲
40歲
35歲
30歲
25歲
20歲
15歲
10歲
5歲
0歲
年齡(歲)
女性
男性
2014年
0
頻數
150000
100000
50000
50000
100000
200000
150000
200000
100歲
以上
95歲
90歲
85歲
80歲
75歲
70歲
65歲
60歲
55歲
50歲
45歲
40歲
35歲
30歲
25歲
20歲
15歲
10歲
5歲
0歲
本版制表/文華
2013-2014學年度北京市年齡別男女學生平均身高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3.32
127.99
133.73
139.17
144.27
150.78
157.93
164.59
169.60
172.63
174.38
175.03
121.84
126.53
132.37
138.35
144.64
151.77
156.65
159.56
161.02
161.94
162.33
162.48
年齡(歲) 男生(cm) 女生(cm)
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主要死亡原因順位及構成
惡性腫瘤
心臟病
腦血管病
呼吸系統疾病
損傷和中毒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