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新學期小學初中將換新“課表” 課時自行安排

2015-07-11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9月新學期開學后,全市小學生和初中生將有望面對一張新“課表”。昨(10)日,北京市教委印發了《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的課程計劃(修訂)》(簡稱 “計劃”),其中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每周學時、課程結構以及學科實踐做出了調整,學校在學時的范圍內可以自行安排每節課的時間,不必固守45分鐘。同時 做出了小學低年級不得布置課外作業、初一初二科學實踐成績計入成績等規定。

    【看點1】

    課外作業“一周布置一次”

    “計劃”對于北京市9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時間安排、課程設計以及跨學科綜合實踐等做出詳細安排,將從今年7月31日起正式實行,并要求各區縣教委依據“計劃”在今年8月1日前,研制完成本區縣義務教育三級課程整體建設一體化課程方案。

    根據“計劃”,未來北京市小學和初中生每學年共有52周,其中教學時間39周,包括上課35周(九年級第二學期減少2周)、復習考試2周(九年級第二學期增加2周)、學校機動2周(用于安排學校傳統活動、文化節、運動會、游學等)。

    在教學周內,要按5天安排教學,周學時總量見課程設置表,每學時平均為45分鐘,每周總學時時長不得超過相應年級規定的學時總量,也就是將設置上限,例如一年級的上課時間不得超過1170分鐘(26學時×45分鐘)。

    此外,將進一步下放課程自主權到學校,鼓勵學校根據學科、課型等積極開展長短課、大小課相結合的課程實驗,周總學時時長不得超過相應年級規定的學時總量,所以各校在安排上學時間時,在學時的范圍內可以自行安排每節課的時間,不必固守45分鐘。

    “計劃”還顯示,為了讓學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一至六年級課程原則上分類集中安排,語文、數學、外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學科等課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進行。

    在作業時間方面,“計劃”要求一至六年級要在課內留有作業時間,低年級作業要在課內完成,不得布置課外作業;其他年級書面形式課外作業一周布置一次,教師應全批全改。

    【看點2】

    “科學實踐”保障學生自主

    去年,北京教委要求各學科應有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昨日公布的“計劃”,對具體學習方式做出了規定,10%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在內容上可以某一學科內容為主,也可綜合多個學科內容,開設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總學時為453個。

    在學時上可與勞動技術、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統籌使用,具體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由區縣、學校具體統籌安排。

    特別是對于七八年級(初一初二)學生,“計劃”要求學校安排七年級每周1學時、八年級每月1至2學時開展“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指導課,指 導學生在校內外開展小實驗、小制作等活動,組織做好學生“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學習情況的認定填報,有關情況作為中考動手實踐類成績的計入依據。

    就開放性科學實踐成績如何記錄,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科學實踐課程最好是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數量,學年內任意時間完成,教師隨時指 導,任意時間上傳任務單。此外,學校也可采用教師指定統一的活動內容和數量,教師指定完成時間、統一指導,教師或學校統一上傳任務單。

    市教委要求,學校確定選題時要盡量不干預學生的自主性,如果需要指導或調整,初一優先考慮物理,初二優先考慮化學;如果由于場地或實驗條件限制,應向學生說明實際困難,允許學生隨時改變選題或多選。

    評價時,要完整填寫任務單上的各種信息,填寫完成并由教師批閱、簽字后的任務單作為學習檔案上傳。

    此外,“計劃”在初三年級增加了歷史、生物課程。據介紹,此舉目的是解決這兩門課程初高中不能銜接的問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