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延慶打造馬鈴薯“種源之都”

2015-07-2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土豆開花的季節。張家口市康保縣康保鎮道尹地村,上萬畝田地里白色、紫色的小花開得熱鬧。土豆,讓當地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過去一畝地能產2000斤,現在種子好,一畝地能產4000斤到5000斤,收入翻一番。”今年50歲的村民閆萬斌咧嘴笑道。

  這些好種子,來自300公里外的北京市延慶縣。

  不但河北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廣東、福建、青海、西藏、云南、貴州、山西……如今,全國20多個省市區都在使用延慶的馬鈴薯種薯。延慶,正在成為中國馬鈴薯產業的“種源之都”。

  延慶發展馬鈴薯籽種產業,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當時,國內最大的馬鈴薯育種企業——希森集團看中延慶海拔高、病蟲害少的優勢,投資延慶,成立北京希森三河馬鈴薯有限公司,建起200多畝溫室大棚,發展馬鈴薯新品種研發和種薯繁育。

  走進希森三河公司,馬鈴薯種苗的繁育過程讓人大開眼界。

  實驗室一般的生產車間里,到處可見瓶瓶罐罐。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在顯微鏡下,對馬鈴薯的芽尖進行剝離。這項技術,就是確保馬鈴薯高產的核心——對馬鈴薯種薯進行脫毒處理。

  “就像給白菜剝葉子一樣,選擇一個好的品種取它的芽尖,剝到最后剩下最小最亮的那個芯,就是我們要的葉原基。”工作人員介紹,把葉原基放到培養基里培養,長出一片片葉子。每片葉子剪成一段,長成一株種苗,再種到溫室大棚里。

  脫毒馬鈴薯種薯具有成熟早、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使用脫毒馬鈴薯種薯,產量能增加三到五成。希森三河公司,正是國內最早生產脫毒馬鈴薯種薯的 企業之一。車間里,年輕的工作人員正戴著手套,拿著剪刀,對著試管里取出來的纖細小苗,咔嚓咔嚓剪著。車間外的實驗棚里,兩棚墨綠色的馬鈴薯種苗長勢正 旺。

  每年3月到6月、9月到12月,是馬鈴薯種薯的生長季。溫室大棚長出來的是馬鈴薯原原種,大小和鵪鶉蛋差不多。原原種拿到田地里擴繁,長出的是 原種,個頭又大了一圈。原種再種下去,長出來的才是面向農民銷售的種薯。如今,希森三河公司原原種年產能力達1.5億粒,占全國總產量的近十分之一。

  道尹地村農民種的,就是延慶繁育的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

  “我們家三口人,自己家連帶兄弟家不種的,一共有70畝地。原來有10來畝土豆,一年畝產就掙1000來塊錢。”閆萬斌說。種地不掙錢,村里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田撂荒的很多。(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2012年,希森三河公司在康保建起萬畝馬鈴薯育種基地,把延慶產的優質馬鈴薯種薯送到了道尹地村。閆萬斌也用上了好種子。

  “現在一畝地至少能賣2500元到2600元。用上延慶的種子第二年,我就擴大面積,拿出50畝地種土豆。”閆萬斌說。讓全家人喜出望外的是,因為種土豆掙了錢,他們在縣城買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村里很多出去打工的人,這兩年都回來種土豆了。”

  不單有脫毒馬鈴薯技術,更多的種薯新品種正從延慶走出。

  和希森公司一起落戶延慶的,還有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馬鈴薯示范基地兩大科研單位。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匯聚來自加拿 大、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30多位專家,擁有18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馬鈴薯新品系。目前,其中四個品系已經完成區域性實驗,四個正 在區域性實驗中,還有10個品系等待實驗。

  “這些新品種包括希森三號、四號、五號、六號,還有黑玫瑰、紅玫瑰等。”北京希森三河馬鈴薯公司負責人李延明介紹。其中,希森三號是菜薯,黃皮 黃肉,用來做土豆絲非常美味,黑玫瑰、紅玫瑰也是菜薯;希森五號正在實驗中,成熟后是用來加工薯片的;希森六號則是生產薯條專用的。

  “現在,國內生產薯片的企業使用的馬鈴薯種薯,都是國外引進的品種‘大西洋’。一旦希森五號完成實驗通過品種評定,將可以取代‘大西洋’,讓中國人吃上自己培育的種薯生產出來的薯片。”李延明滿懷憧憬。

  為擴大繁育能力,希森三河公司將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利用三至五年時間,在延慶康莊、張山營、延慶等鄉鎮,發展種薯大棚1000畝,延慶馬鈴薯原種生產能力,將提高到年產5億粒。

  世界馬鈴薯大會正在延慶舉行。大會期間,世界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將在延慶掛牌成立。這將是國內引進的首家世界級農業科研機構。今后,借助這一平臺,世界級的馬鈴薯產業人才和資源,將逐步向延慶匯聚。世界上更多先進的馬鈴薯種植技術和新品種,將源源不斷地引入延慶。

  延慶,正在成為馬鈴薯種源之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