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最悲傷作文”作者:父母離世 與兩弟弟相依為命

2015-08-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

  “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近日,一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淚》,讓無數網友為之揪心。12歲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漢文名:柳彝),在作文中描述了她的母親離世前的場景。4年前,她的父親已去世。

  短短300余字,悲傷滲透紙面,網友稱之為“最悲傷的小學作文”。成為孤兒的木苦依伍木,其未來命運也牽動著網友們的心。昨天下午, 記者從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了解到,父母相繼離世后,木苦依伍木帶著兩個弟弟生活,除了種幾分地,放學后她還要做飯、喂豬。目前,志愿者已對木苦依伍木一 家進行幫扶,讓她能夠安心讀書。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了吧。媽媽病了,去鎮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那天,媽 媽倒了,看看媽媽很難受,我哭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飯吃了,睡睡覺,就好了。”——節選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淚》

 讓人心疼的“最悲傷作文”

  木苦依伍木是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小學四年級學生。她生活的地方,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多山地,被公認為中國最貧困、落后的地區之一。

  最早將作文發到網上的是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網名“老邪哥哥”。該基金會長期培訓、組織支教志愿者到涼山州的偏遠學校支教。

  黃紅斌告訴記者,今年7月9日去普雄鎮寶石小學探望志愿者時,他看到一間教室的墻壁上貼著孩子們新近寫完的作文。其中,一篇以《淚》為標題的作文吸引了他的注意:“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愛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赡軏寢屢蚕胨税……”

  在這篇作文中,木苦依伍木回顧了爸爸去世4年后,媽媽又生病臥床,她開始照顧媽媽,陪她去鎮上、去西昌看病,都不見好。后來媽媽病重,木苦依伍木請人送媽媽去鎮上醫院,遺憾的是,在她將做好的飯端到媽媽跟前的時候,媽媽去世了。

  黃紅斌說,自己讀完后潸然淚下。因為很受觸動,他便將這篇作文拍了下來,簡單陳述事實并分享到微博及朋友圈里。黃紅斌沒想到的是,這篇《淚》一 下子火了。在傳播中,作文被接力者冠以“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傷的小學作文……”的感性引言,引起眾多網友關注,一度被誤認為是新華社記者發現并采寫的稿 件,而木苦依伍木的名字也一度被誤寫為“苦依伍木”。

  昨天下午,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小學校長吉木向記者證實,網傳作文確實為該校四年級學生木苦依伍木所寫。

  網友“白藍色的路小路”說,這是她“長大以來,見過最悲傷的文字”。另一名網友評價:“沒有任何喧嚷感情的詞語,卻處處看得讓人想掉淚。”

  第二天早上,媽媽起不來,樣子很難看。我趕緊叫打工剛回家的叔叔,把媽媽送到鎮上。第三天早上,我去醫院看媽媽,她還沒有醒。我輕輕地給她洗 手,她醒了。媽媽拉著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媽媽想回家。”我問:“為什么了?”“這里不舒服,還是家里舒服。”——節選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淚》

  姐弟三人獨立生活至少兩年

  早在“最悲傷的小學作文”引爆微信微博、引發諸多關注之前,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就已經有所行動。黃紅斌告訴記者,讀完作文后,他就向支 教老師詢問這個孩子的情況。在寶石小學支教老師任中昌的印象中,木苦依伍木不太愛講話,在班上不太顯眼,成績中等,平時時不時會遲到。但在這篇作文之前, 支教老師對她的家庭情況并不是特別了解。

  黃紅斌同支教老師決定到木苦依伍木家進行家訪。從學校出來,沿著崎嶇的山路步行十來分鐘,他們走到木苦依伍木家。面前是一棟破舊的簡易房,空心 磚砌成。除了一個開縫的舊沙發,屋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在外屋,一個三角鐵架子上放著鍋,是木苦依伍木做飯的地方,土豆和玉米是孩子們的主食。她家的院 子里還養著豬。

  見到老師,靦腆的木苦依伍木笑得很開心,還為大家煮了幾個大土豆。但她話還是很少。慢慢聊天中,支教老師了解到,木苦依伍木家共有姐弟五人。大 姐16歲,目前在成都打工,二哥15歲,也在外打工。木苦依伍木排行老三,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10歲、一個5歲。父親幾年前去世后,母親的身體越來越 差,心臟病時常犯,到鎮上、西昌市“看病”,總也不見好,懂事的木苦依伍木承擔了大部分家務。直到2013年,母親病逝。

  自此,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的責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伍木的肩頭。姐弟三人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兩位老人年歲已大,身體也不好。支教老師了解到,不 在學校的時間,木苦依伍木要給弟弟做飯、割豬草喂豬,還要忙活地里的農活。“她家有幾分地,種著幾百斤土豆。”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從她的生活狀態,老師 們也大概猜到了木苦依伍木上課遲到的原因。

  我把媽媽接回家,坐了一會兒,我就去給媽媽做飯。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課本上說,有個地方有個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想念母親流下的淚水。——節選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淚》

 兩個弟弟已被接到兒童村

  看過木苦依伍木的作文,熱心人士流過眼淚后也在追問,父母雙亡的木苦依伍木接下來該如何生活?是否需要幫助?不少人表示想要為她捐款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幫扶。記者注意到,昨天多個網上捐助平臺開通了為木苦依伍木捐助的項目,網友捐款踴躍。

  不過,寶石小學校長吉木介紹,根據國家對孤兒的救助政策,木苦依伍木每月都有678元的生活補貼,她的兩個弟弟也有補貼。黃紅斌也證實說,自己曾看到三個孩子都有以自己名字開戶的紅色存折,補貼每月會發放到賬。他認為,孩子更缺乏的是關愛,而非金錢。

  為此,基金會出面同孩子奶奶簽訂了一份委托協議,他們將木苦依伍木的兩個弟弟接到索瑪花愛心小學(兒童村)免費讀書和學習,為其提供衣食住行。孩子奶奶也同意將家里土地承包出去,這樣木苦依伍木放學后就不必再干繁重的農活,可以專心學習。

  眼下正值暑假,寶石小學的支教老師正在為孩子們補課,木苦依伍木也在其中。她的拼音基礎不牢固,正著重補習這方面的知識。

  對于網上的關注,由于地域閉塞,據稱木苦依伍木并不知情,支教老師也不愿讓她受到過多的打擾。

  我一個人守在父親的房里,可是我的父親沒過幾天就死了……可是我晚上睡著了,她(媽媽)一個人逃了。——節選自格吉日達作文《哭泣的心》

  還有多少個木苦依伍木

  “其實,涼山還有很多像木苦依伍木這樣的孩子。”黃紅斌說,當時觸動他的還有一篇作文《哭泣的心》,是一個名叫格吉日達的少年寫的。從他家到學校,徒步要走上幾個小時。

  “最悲傷的作文”一下子引發了網友對貧困地區兒童的關注,這多少出乎了基金會和當地學校的意料。常年在涼山從事支教、助學等公益活動,黃紅斌對 這里生活的艱辛、教育的落后都有體會。不少孩子的生活條件不好,而老師們也不愿意跑到偏遠地區來教書。比如基金會的秋季支教老師培訓班原本計劃招120 人,但目前報名的只有87人。

  在最近與“最悲傷的作文”相關的一篇文章中,新華社記者記錄了深入大涼山,近距離接觸了許多如木苦依伍木般的孩子的場景。他提到,在某個“愛心 學校”,收容了本鄉500多個像木苦依伍木一樣的孤兒。黃紅斌解釋稱,當地基礎醫療服務薄弱是造成“孤兒現象”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當地彝族人的傳 統,他們生病了會找“畢摩”(彝人宗教里的祭祀)。而在一個家庭中,母親改嫁又不會帶走孩子,所以又造成大量事實孤兒。

黃紅斌強調,在近年同政府的溝通中,也了解到政府在扶貧、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受到自然、觀念等諸多條件限制,要改變大涼山的狀況恐怕還需要更多力量。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