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服務器與云計算”、“創客空間”……8月8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召開第二場公眾建言會,百度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教 授、移動通信高級工程師等1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建言人,圍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相關主題,與市發改委、市科委、市經信委、市商 務委、中關村管委5個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此次建言會上,還出現了一個特別的“建言人”——中國首款智能問答機器人“小度”。
百度研究員帶機器人來建言
“大家好,我是建言人小度,也是中國首款智能問答的機器人,十分希望跟大家聊天。”“你還挺聰明的嘛。”與百度高級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趙世奇對話的是機器人“小度”。有半個人高的“小度”也是昨天建言會上最特別的一位嘉賓。
8日建言會現場,趙世奇與機器人“小度”聯合建言。據了解,“小度”是目前國內首款智能問答機器人,除了與趙世奇對答如流之外,小度還現場 展示了自己智能翻譯等功能。“之前我們曾做過一個統計,了解用戶對科技感興趣的話題有哪些,最后我們發現有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人臉識別、智能家居等等, 這些話題都和我們今天的建言內容相關”,帶著機器人“小度”共同建言,趙世奇認為,“從創新企業的扶植方面,北京的中關村已具有非常完備的創業生態圈,但 是人工智能的產業卻和其他產業不同,包括技術的投入等方面,以及投入的周期非常長,所以希望咱們政府給予更多的扶植和關注”。
趙世奇表示,雖然北京有很多頂級高校,每年培養出大量科技人才,但是目前仍然欠缺掌握人工智能這項最頂尖科技的人才,欠缺對人工智能商業模 式的開發,他希望未來高校在相關學科的設立,以及政府對人才的引進和激勵政策制定上,能夠向人工智能研究傾斜,“希望7年后,人工智能給北京冬奧會幫上大 忙,讓這一屆奧運會包含和體現更多的高科技創新”。
多位建言人提科技成果轉化問題
除了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建言,8日來自不同領域的建言人,就本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十三五規劃”,帶來了諸多方向的高質量建議。市政協委 員、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原董事長馮春勤認為,目前對于住房的科技運用有所欠缺,希望在規劃中被考慮,“北京的住房發展很快,房價很高,但是住房對于科技成果 的利用,在規劃和設計標準中,科技運用還是差了很多,包括能源消耗、能源浪費、減排等等。跟一些科技利用比較好的國家相比,我們的科技成果運用還是差一 些”。
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邢文訓則表示,雖然高校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但是目前在技術成果轉化上也面臨問題,“大學專利很多, 比如清華2014年就已經在全球高校里面排名第二,但是這么多專利高校來養很困難。我們能不能形成一個關于成果轉化方面的政策”。
邢教授提出了他多年觀察到的一個問題,“在高校中有一批人很難受,有教師身份的人又做開發,他們在學校里面沒有地位,能不能鼓勵這些高校成立一些專業的機構,做產品開發和原創性成果的銜接”。
九月底前還將召開三場公眾建言會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今后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這一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從創新性國家建設角度擔當起北京應該擔當的地位”,8日,19位建言人發言完畢后,副市長隋振江還做了總結發言。
對于建言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起草組一定會認真分析、研究和吸納,努力使“十三五”規劃成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科學規劃。截至8月7日,市“十三五”規劃編制公眾參與活動已累計24240人參加,收到公眾建言7619條。
據悉,此次公眾建言系列活動將持續至9月底,廣大市民還可以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加強城市治理與建設和諧宜居之都”三大主題,通過首都之窗網站、郵箱、微信、微博、電話、傳真、信件等7種方式,提交自己的意見建議,并有機會參加后續 組織的公眾建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