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將正式開幕。距離這個日子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天橋藝術 中心于昨天向外界披露了其所提供的部分文化服務功能。令人驚喜的是,這座位于北京南中軸路上的全新文化地標,不僅是一個可供觀看演出的劇院,還將是一個為 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公共文化空間。
作為一個面向大眾服務的劇場,低票價是天橋藝術中心的第一個選擇。“劇場藝術在中國具 有較高的文化地位,有固定的消費者,但是商業價值遠遠落后于同屬文化消費品的電影。”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田元表示,天橋藝術中心將嘗試通過會員優惠、打包 票務等形式降低票價,讓觀眾從路人“轉粉”,愛上劇場藝術。
在天橋藝術中心,觀眾將享受到同等票價水平下最舒適的觀演體驗。據天橋藝術中心技術規 劃部副經理楊春鵬介紹,作為北京第一個專業的音樂劇劇場,為了照顧到座位的舒適性,天橋藝術中心特意舍棄了三層樓座,并且將二層樓座向前推,使這一層的座 位圍繞舞臺分布。“即使是坐在這里的觀眾,也會覺得自己離舞臺很近。”楊春鵬說。
提供全覆蓋的免費網絡服務,是天橋藝術中心的一項特殊功能。這里正在鋪設的快速上網設 備,可以滿足3000人同時免費上網的需求。今后,觀眾可以在天橋藝術中心任意上網,通過劇院官網、APP查詢劇場活動,或是訂購門票,還能使用手機提前 預約劇場停車位、餐廳座位、出租車服務。
“大多數人覺得來劇場只是為看場戲,但天橋藝術中心絕不是只提供一場演出、兩個半小時的體驗。”據田元介紹,這座藝術中心投入使用后,每天從9時到22時,除了三個劇場之外,其余的公共空間都是免費開放的。
在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里,人們可以找到時尚的藝術書店、文藝范兒十足 的咖啡廳,還有生活設計品專賣店。而陳列在這里的雕塑、架上繪畫、裝置藝術品,將組成一個免費的藝術展,把公共空間裝點得更有藝術味道。而懸掛在公共空間 內的427平方米LED天幕,則將播放別具味道的視頻短片。其選定的首部視頻作品,將向人們展示天橋文化的發展歷程。
田元表示,今后天橋藝術中心還會在每年安排多個藝術節項目,屆時公共空間也將成為市民參與藝術節的主要場所。到了春節期間,這里還會舉辦別具特色的文化廟會活動。至于各種小型即興演出,將貫穿全年舉行,讓市民在不經意間獲得邂逅藝術的驚喜。
開幕大戲講述 “法源寺傳奇”昨天,南中軸路上的全新文化地標——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度亮相。圖為藝術中心文化內街入口。
▲藝術中心1600座的大劇場,其設計新穎,二層樓座也圍繞舞臺分布。
▲藝術中心古戲樓,按清式戲樓規制設計。
▼藝術中心文化內街,懸掛著427平方米的LED天幕。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將會上演哪些好戲,無疑是廣大觀眾最關心的問題。昨天,天橋藝術中心公布了開幕演出季的部分劇目安排。其中兩部開幕大戲都 是重量級巨制,除了此前已經揭曉的韋伯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為大劇場揭幕外,藝術中心中劇場的開幕大戲選擇了由著名導演田沁鑫執導的新作《北京法源 寺》。
《北京法源寺》改編自臺灣作家李敖的同名小說。作品以距離天橋藝術中心不遠的法源寺為背景,描述了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為、梁啟 超、譚嗣同等一批仁人志士為中國的振興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動。田沁鑫介紹說,這部作品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和天橋盛世文化公司聯合出品,目前正處在劇本修改階 段,國話正在就演員人選進行切磋,力爭邀請一批優秀的話劇演員加盟演出,讓觀眾看到一出具有傳奇色彩的大戲。
緊隨兩部開幕大戲而來的,是即將先后在中劇場上演的韓國作品《涂鴉秀》和法國作品《光影》。前者主打家庭秀概念,表演過程中穿插許多互動內容;后者則將讓觀眾領略到3D光雕的視覺魅力。
天橋藝術中心小劇場的演出同樣豐富多彩。開幕初期,這里將上演李伯男、趙淼、邵澤輝等十位中國新銳話劇導演的作品。其中,趙淼的《失歌》曾 斬獲2014年愛丁堡藝術節亞洲藝術大獎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該劇用9個沒有情節主線的小故事,表現出老年人的內心世界。邵澤輝的《彼岸》并沒有華麗的舞 臺,也沒有文藝的用詞,而是平白直敘地講述北漂群租的真實生活。
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定位于呈現優秀的現代經典劇目。英國壁虎劇團的《迷失》與香港話劇團的《有飯自然香》便能夠體現這一特點。《迷失》是 一部以舞蹈和形態表演為主的作品,以獨特的方式帶領觀眾進入到劇中人物的心理空間。《有飯自然香》則是香港話劇團的鎮團之寶,該劇走的是懷舊喜劇路線,濃 濃的人情味讓人笑中帶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