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陽光普照大地,令人感到溫暖而充實。這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規劃未來的時刻。
正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研究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為中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謀篇布局,舉國關注,舉世矚目。在網 上,在街巷,在工廠,在鄉村,在全球各個角落,人們以各種方式關注這次重要會議。“下個五年值得期待”“‘十三五’規劃與每個人密切相關”“沖刺 2020”……人們的感言中,道出了共同的心聲——全面建成小康,讓中國夢更加精彩,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在歷史長河中,五年不過是忽忽一瞬,但無論對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還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即將結束的“十二五”,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回首這五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的發展有目共睹,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有滋味。
從廣大群眾“有活干、有錢掙”,到越來越鼓的腰包;從越織越密的社保網,到拔地而起的保障房;從山區孩子手里熱騰騰的營養午餐,到高考、戶籍、 司法等領域促進公平正義的改革措施紛紛出臺……民生改善成為人們最為深切的感受,中國夢呈現出厚重的民本底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 標。”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宣示,化為指引發展的價值導向,激蕩在夢想紛紛綻放的時代洪流之中。
夢想的可貴,在于它不僅是指引前行的燈塔,更是砥礪奮進的動力。撫今追昔、暢想未來,不斷攀升的幸福指數為夢想注入新的內容,對美好生活的新期 待加高著夢想的海拔。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從安居樂業到天藍、地綠、水凈,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物質憧憬,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精神期盼, 億萬個不斷生長的夢想與時偕行,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奮斗熱情,成為中國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頂前的沖刺最關鍵。在改革開放37年后的今天,人們對生活的期待值持續上升,對發展質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從現在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未來5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定性階段。新舊問題交織,發展的瓶頸、成長的煩惱與轉型的陣痛相互疊加,夢想之路不會一帆風 順,需要繼續付出艱辛努力。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可以成為成就夢想的契機。“十三五”規劃,將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既定目標作出全面部署,這不僅意味著經濟社會發 展的全面進步,也意味著為人的全面發展拓展更大空間。眺望2020,無論是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宏觀課題,還是扶貧開發、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 程,或者是破解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難題,都在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都在為13億人構建更加堅實、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夢想舞臺。從百姓視角 來觀察,全面建成小康,就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不斷為普通人創造實現夢想的機會。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夢想是力量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7個五年規劃,這35年不平凡歷程,見證了中華民族奮起直追、實現復興的堅定信 念,也激蕩著一代代中國人“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夢想心聲。時至今日,謀發展、促改革,建設更富強的國家、過上更幸福日子,依然是人心所向、共識所 在。未來征程上,牢牢抓住“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好民生“指南針”,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我們就能回答時代課 題、回應人民關切,匯聚起13億人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奮斗目標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小康,這個中國人不倦追求的夢想,歷經千年的期盼、百年的奮斗,距離我們從未如 此之近。讓我們攜手前行,在“十三五”的接力奮斗中,開創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新圖景,成就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