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文化失覺”現象引發公眾熱議

2015-11-13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近日,新華社播發的一篇稿件《“泛娛樂”“爛劇本”“上市潮”“沒教養”——陳道明拷問“文化失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新華網、人民網、網易、搜狐、澎湃、騰訊等多家媒體網站和新華社客戶端、鳳凰新聞客戶端等紛紛在首頁進行推送。目前,網絡媒體相關新聞網頁瀏覽量已近3000萬,在微博平臺轉發及留言人數超過10萬。

    該稿件之所以受到普遍關注,是因為文藝亂象已成為社會之“痛”,公眾對文藝亂象的不滿以及對凈化文藝生態的要求日趨強烈。筆者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網民跟帖、評論,并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當前我國文藝發展亟需突圍

    網民“邀月對影”“時光擱淺”認為,文章對于當前文藝圈的剖析說到了百姓的心坎兒上。現如今,資本運作和收購在文藝界仿佛形成了一股新潮 流。只要打開娛樂新聞,總能看到“某演員炒股賺了幾十個億”“某演員成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新聞報道,卻很少能夠見到哪位藝術家創作出藝術作品獲得觀眾好評 一類的正能量新聞。

    網民“丘克”“思諾”坦言,陳道明所說的“吸毒是缺乏教養的表現”一語中的。近年來,文藝工作者涉黃賭毒的新聞報道屢見報端,其中不乏一些 青少年偶像、知名藝人牽涉其中。破壞了自己辛苦建立和維系的健康的公眾形象不說,還為年輕人進行了錯誤的示范,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光明日報社編輯曹華飛表示,文藝事業同時面對著生機與困境。目前,這種困境最顯著體現在市場需求的旺盛與文藝作品供應乏力的矛盾上:在數量 上,影院、電視臺、劇場、美術館等載體不斷擴容,但文藝作品創作需要周期,于是現階段供不應求和粗制濫造現象同時出現;在質量上,文藝人才和從業者的培養 同樣需要一個從容的周期,但由于市場緊缺,這個周期被人為壓縮、標準貶降,上升通道淤塞,退出機制失靈。從文藝事業所處的位置來看,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任重 道遠,資本和全球市場卻已經全方位滲入,文藝事業在夾縫中生存,很容易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局面。

    南方日報理論評論部主任田東江認為,一旦某部進口大片“攻城略地”,我們往往只看到人家憑借電影能賺得盆滿缽滿的一面,以為自己的投資還不 夠大,視覺沖擊還不夠強烈。實際上,我們更應看到人家的電影對自己民族精神、民族價值理念詮釋并傳播的另一面。韓國泰斗級導演林權澤說,他的電影起碼要傳 遞出“這樣的電影只有韓國人能拍得出來”,他進一步解釋這絕不是簡單的國粹主義,而只是想告訴大家,只有深刻了解了自己本土的文化,才能拍出震撼人心的作 品。我們許多電影人的軟肋,正在于此,好聽點兒說叫作“文化失覺”,其實根本就喪失了這種意識。

    應多措并舉規范、繁榮我國文藝事業

    網民“歲月如歌”認為,隨著我國文藝事業發展愈加繁榮,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如何凝聚這批優秀的文藝人才,成 為當前困擾我國文藝發展的重大課題。行業組織應當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盡可能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方面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進我國文藝事業 積極向前發展。

    網民“小王梓”“小青年”認為,國家對文藝創作生產的引導扶持有待加強,探索重大題材精品創作的引導扶持機制。

    網民“小懶喵”“時光稍等”表示,在藝術作品上“誰高誰低”國家要有態度,社會要明辨是非。建議盡快建立國家榮譽制度,給予那些創作出精 品、產生巨大影響的藝術家以國家榮譽,鼓勵年輕文藝工作者以創作傳世的精品為榮。同時加強“依法治文藝”,加大對文藝創新和精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模仿、 抄襲、跟風等行為進行立法懲罰,在文藝界形成“人人喊打”“不敢抄、不愿抄”的文化氛圍。

    網民“青衣”“睿泉”認為,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如果作品一味地迎合低級趣味,觀眾素質就會越來越低,反過來又刺激創 作者生產品位更低下的作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文藝工作者在創作出更多打動人心、啟迪心靈的優秀作品同時,媒體終端也要予以積極引導,播放更多有深度、有 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才能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不斷提高觀眾的文化修養和素質。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峰認為,文化自覺很重要,就個人來說,要有抱負和追求;就機構來說,要自覺體現“文化社會責任”。需要以建設性的態 度,做到幾個結合或者達到一種好的狀態。其一,文化藝術家要有文化自覺和追求超越自己的抱負,同時要了解文化產業的特點和老百姓的需求,創作出雅俗共賞的 作品,即普通人喜歡,有內涵,有藝術性,值得回味或者可以經常反復觀賞;其二,要有一批優秀的文化企業家但不是文化商人,要把文化藝術當做一種事業。文化 企業家應當重視積累、品牌提升和做強做大,包括占領國際市場。不要在原地踏步,千篇一律;其三,優秀的文化企業家和優秀的文化藝術家結合,做好內容,做好 市場,體現叫好與叫座的結合。政府的評獎不要僅僅停留在宣傳的層次上,而是要重視影響力(內容+市場),即思想性和市場化的統一,短期收視和專家評價的統 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