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一提起“國庫”兩個字,我們首先會想到什么呢?一個重兵把守的倉庫,堆成山一樣的鈔票、黃金、古董?其實誰也沒親眼見 過,這是一個神圣又神秘的地方。它里面存放著納稅人以各種形式上繳的稅收以及企業個人上繳的各種政府收費。同時,它會不時地流出資金,辦教育、惠民生,是 國家的“錢袋子”。國庫到底存放哪些什么東西?日常是怎么運作的?跟咱們老百姓又有著怎樣的關系呢?中國之聲記者走訪央行、財政部、各地方相關單位,為您 解密:國家的“錢袋子”究竟長啥樣?
國庫究竟是什么?它很大嗎?除了鈔票它還儲存什么?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探訪了作為“國家財政”大管家的財政部,也走訪了相當于“政府出納”的央 行,得到的答案是:你不可能看到堆滿金銀珠寶的“國家寶藏”了。央行國庫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實際上最簡單,國庫就是一個財政部門在人民銀行開的一個賬 戶,就跟您的一個工資賬戶,您的單位的財務或者開在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一樣。財政有多少錢那么在人民銀行存著,但它就是一個數字,沒有任何實物的。
根據法律條例給出的定義,“國庫”的全稱是“國家金庫”,負責辦理國家財政預算資金的收納、劃分、留解、退付和庫款支撥等各項業務。說白了,作 為國家的“錢袋子”,國庫是中央到地方各級財政從收入到發放出去搞建設、惠民生之前的財政資金存放地。財政部國庫司巡視員婁洪解釋,這個錢都是來自于老百 姓、企業繳納的各種稅收,最后錢都進了這個賬戶。花錢的時候,每一筆錢能不能花、花到哪去都是人大批準的,操作上再由財政部門根據這個批準的,由財政部門 或者財政部門授權各個單位發出支付指令。
當然,作為擁有一顆八卦心的記者,如此平淡的描述必須不能算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會聽到,比如海外華僑將拍得某某珍貴文物捐獻給國家了,某某 官員貪污受賄家中搜出半噸黃金上繳國庫了等等等等。這些東西最后都去哪里了呢?央行國庫局巡視員董化杰介紹說,我們的國庫賬戶目前只收納人民幣。
上繳國庫,如果是人民幣資金可以直接通過商業銀行來繳庫,商業銀行作為一個經收處。如果是實物那還得變現。如果是外匯,那也得變成人民幣。中國 的國庫,現在的法律規定只收納人民幣,不收納外匯,也不收納實物。黃金也不需要再變現了,該交給國家哪個機構收納、保管,也不用折成人民幣。
如果是普通實物,賣出變現非常容易;但如果是實物黃金、珍貴文物、整棟大樓等等的,是如何變現的呢?財政部國庫司巡視員婁洪介紹說,實物的相關 處理,國家也有著嚴格的程序,包括折價等等方式。它還有相關部門,比如相關執法部門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了處理之后,它最終也會變成錢。當然有的仍然作為 實物,但是同時在資產形態上就變成政府的、國家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