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國家發改委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2016-01-14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

    昨天(13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設置130美元/桶的“天花板”和40美元/桶的“地板價”。發改委同 時宣布,自1月13日24時起,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35元,具體到北京,92號汽油零售價格降至5.56元/升,95號汽油降 至5.92元/升,0號柴油則降至5.17元/升。

    □權威發布

    設定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

    1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同時,根據完善后的價格機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

    通知決定,設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建立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放開液化石油氣出廠價格,簡化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今后將以信息稿形式發布調價信息,不再印發調價文件。

    同時,根據完善后的價格機制,決定自1月13日24時起,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3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 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元和0.11元。具體到北京,92號汽油零售價格降低0.11元至5.56元/升,95號汽油降低0.12元至 5.92元/升,0號柴油則降0.11元至5.17元/升。

    此前我國已經為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每桶130美元的調控上限,即當國際市場油價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根 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新機制,當國際市場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在每桶40美元-130美元之間運行時,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 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官方答疑

    為什么要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

    答(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下同):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是2013年修改完善的。三年來,機制運行平穩,效果顯著,得到了社會各方面肯定和認同。

    2014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市場油價從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成品油價格機制在運行過程 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問題:一是國際市場油價持續走低的影響逐步顯現,過低的油價不利于我國石油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的發展; 二是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市場化目標尚有差距。因此,國家決定修改完善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并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

    成品油價格調控為什么要設置上下限?

    答:我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油價過高,會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負擔,影響 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油價過低,短期看可降低石油進口和供應成本,但由于我國石油資源稟賦差、生產成本高,長期會導致國內原油產能萎縮,削弱我國石油自給能 力,使我國已達60%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快速并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過低的油價不利于資源節約使用和治理空氣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結構調整和 新能源發展。

    為什么將調控下限定為每桶40美元?

    答:將調控下限設定為每桶40美元,是綜合考慮國內原油開采成本、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勢,以及我國能源政策等因素確定的。據相關機構統計, 國際主要石油企業的平均原油生產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資源稟賦等原因,我國原油生產成本更高。生產成本是決定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主要因素。目前看, 將每桶40美元設定為調控下限是合適的。

    觸及下限時未調金額如何使用?

    答:為減緩油價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建立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當國際市場油價低于調控下限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主要用于促進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及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等方面。

    為何設“地板價”后還下調油價?

    答:去年12月15日國家暫緩調整成品油價格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對應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略高于每桶40美元。因此,根據完善后的價格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還有一定下調空間,因此本次還是做了下調。

    如何保障完善后的機制平穩運行?

    答:一是確保市場供應,要求生產經營企業組織好原油和成品油生產和調運,保持合理庫存。二是維護秩序穩定。要求企業自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 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三是加強市場監測。密切跟蹤新機制運行情況,及時協調解決機制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確保新機制平穩 運行。

    □業內分析

    新機制對油企更有利

    隆眾石化分析師李彥表示,目前來看,國際原油供應端依舊充裕,交易商對供應過剩的憂慮有增無減。同時中國和亞洲經濟欠佳,暖冬氣候也制約歐 美取暖消耗,原油需求表現疲軟。另外美元強勢和OPEC不減產的立場也對油價形成持續打壓,近期低迷態勢難改。今后成品油調價需繼續關注國際原油走勢,也 需密切關注發改委對定價機制的新改革,預計下一輪成品油擱淺或下跌的概率偏大。

    中宇資訊分析師馬燕表示,盡管國際油價跌勢迅猛,但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格走勢卻出奇平穩,批發價格的制定多根據市場供需來調整。天花板價及地板價的設定對保證油企的利潤更加有利。

    不能一味趁低進口石油

    有人提出,既然國際油價這么低,為何不干脆多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石油,減少國內資源開采?

    大慶油田一位技術人員說,從技術上看,人為關閉正常生產的油井可不像水龍頭一擰就關。不僅已投入的大量設備和前期資金將廢棄,而且地下開發中形成的壓裂系統,在油井關停后就會破壞,再恢復需要巨大投入。

    “原油開采是個系統工程。如果大量減少國內資源開采,將對地方經濟和下游配套行業造成巨大打擊,并影響就業。”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家祥說。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也認為,低油價下全球油氣勘探投入減少,國際油價或有回升可能。如果油價再度進入上漲周期,一味依賴進口將會使中國經濟受到沖擊。  

    □背景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幾經調整

    1998年以前,我國成品油價格一直由國家確定,往往一次調整,長時期內價格不變。隨著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重組,油價改革拉開了序幕。

    1998年6月,原國家計委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按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相應確定。原油基準價由國家計委根據國際市場原油上月平均價格確定,每月一調。汽油和柴油則實行國家指導價,中石油、中石化在此基礎上可上下浮動5%。

    2000年6月,國內成品油價格開始隨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相應調整,每月根據新加坡成品油上個月價格進行調整。

    2001年11月,國內成品油價格接軌機制進一步完善,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石油 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B8%的范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范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準價。

    2008年12月18日,成品油價格的調整由調整中準價改為調整最高零售限價,不再設價格底線,最高零售限價比最高批發限價高300元/噸。

    2009年5月8日,發改委推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 成品油價格。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成品油價格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2013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決定,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

    國際油價開年創新低

    2014年國際油市進入下行通道以來,國際油價可以說是歷經挫折、慘遭“腰斬”。

    中宇資訊數據顯示,2015年歐美原油年度均價同比跌幅47.51%、46.10%。2016年伊始,國際油市迎來7連跌,歐美原油期貨價 格下挫至十二年低點。進入2016年的7個工作日,歐美原油均價分別錄得33.94美元/桶、33.57美元/桶,相較于2014年歐美原油99.45美 元/桶、92.91美元/桶的均價水平,下挫幅度已達65.87%和63.87%。外盤1月12日歐美原油分別收于30.86美元/桶、30.44美元 /桶,布倫特創下2004年4月5日30.69美元/桶之后的最低收盤價,WTI創下2003年12月1日29.95美元/桶之后的最低收盤價。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