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首都博物館獲悉,在特警的護送下,400余件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已順利運抵北京,目前已入藏首都博 物館文物庫并進入布展階段。展覽將于3月2日正式開幕,初定為三個月,這是該批文物首次別離故土向公眾展出,很可能將展出能證明墓主身份的部分文物。
專家稱其考古價值超馬王堆漢墓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是中國迄今發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級墓葬,其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獨一無二。
考古專家推斷,墓主很可能是漢武帝之孫、漢代在位時間最短、史稱漢廢帝、后被封為海昏侯的劉賀。而此次進京的部分展出文物,很可能就能證明墓主的身份。不過,最終結果還有待研究,有望在今年3月揭曉。
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考古專家稱其考古價值超過長沙馬王堆漢墓,并入選2015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
墓中出土我國迄今最早孔子畫像
自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近2萬 件。其中,在主槨室西側的一個床榻下,發現了兩盒金餅和一盒馬蹄金,馬蹄金共25枚、金餅189枚,創下了我國漢墓考古史上之最。發掘中發現漆器屏風表面 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畫像。考古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
據了解,這是海昏侯墓考古成果第二次面向公眾展出,去年11月曾在江西省博物館展覽一個月,當時參展文物僅120件,已吸引了18萬名觀眾排隊參觀。而此次,是海昏侯墓文物被發掘后首次別離故土進行展出。
出土內棺文物將首次與公眾見面
在此次展覽中,值得公眾期待的是,此前從未對外披露的內棺文物將與公眾見面。據介紹,此次展出的內棺文物中包含大量玉器,很可能將是能夠斷定墓主身份的關鍵性證據。
大量能反映墓主身份的純金器也將首次展出。資料顯示,海昏侯墓以378件金器的數量成為漢代考古之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曾透露, 在出土馬蹄金的底部,考古工作者發現“上”“中”“下”三種單個文字之后,又發現了成句成段的記錄性文字,文字內容也與墓主身份有關。
此外,一批精美青銅器值得期待,其中包括主墓出土的一套完整編鐘,這套編鐘共14枚,上面的鎏金紋飾十分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