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技術市場助推北京經濟增長

2016-02-2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十二五”技術交易兩突破兩翻番 技術市場助推北京經濟增長 技術交易增加值占GDP9.47%

    技術交易已成為北京經濟增長的“主力”。記者日前從市科委了解到,2015年,本市技術合同突破7萬項,達72272項,比上年增長 7.4%;成交額3452.6億元,增長10.1%,占全國的35.1%,繼續領跑。市科委和市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地區實現技術交易增 加值2174.5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47%。

    技術支撐破解“城市病”

    技術市場對本市轉換發展動力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

    有關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領域的技術交易成交額實現翻番,首次躍居第一位。市科委有關人士分析,全國各地城市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拉動這一領域技術交易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

    破解“城市病”對技術支撐的需求越來越旺盛。2015年,交通、環保領域的技術交易額分別達到441.6億元和493.5億元,分別占全市技術交易額的13%和14%。二者占比已超過此前經常位居第一位的電子領域技術交易額。

    交通擁堵治理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交易活躍。例如現代交通領域中的城市交通技術交易額達72.0億元,是2014年的3.3倍。交易的技 術主要聚焦在交通疏導、公共道路交通信息化、交通管理智能化等方面。其中,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在路網監測、智慧公交、停車智能化等方面開發技術38 項,成交額2.5億元。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成交額14.0億元,增長15.7%。其中四成落地京津冀以及晉、魯、蒙等地區。北京中晶佳鎂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近兩年輸出到津冀的煙氣脫硫類技術合同達6項,成交額1億元。

    此外,一大批高端先導技術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引領產業發展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源動力”。2015年,電子信息、現代交通、新能源、環境保護、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和核應用等領域成交額達2629.1億元,占總量的近80%。

    80%技術輻射京外

    2015年,80%的技術輸出到京外。其中,來自國際市場的需求成為技術交易增長的驅動力,出口技術成交額948.8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在全市技術交易額的占比提高5.3個百分點,達到28%。

    從北京轉移到國內其他省區市的技術交易額達到1878.7億元,占總額的54%。其中,2015年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1.5億 元,同比增長34.2%。這些技術交易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現代交通和新材料等領域,其成交額達94.6億元,占 北京流向津冀技術的84.8%。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三個領域實現翻番。

    “雙創”激發市場活力

    在“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科技資源要素加快流動,促進了市場主體和小微企業的活躍發展。市科委負責人說:“技術市場為創新創業要素集聚對接提供了平臺,同時‘雙創’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2015年,技術交易主體數創歷史新高,全市技術買、賣方超過兩萬家,達20909家,其中賣方5153家,買方15756家。2015年 小微企業3589家,是2011年(1706家)的2.1倍。小微企業的技術交易成交額達300.9億元,是2011年(110.3億元)的2.7倍。

    “雙創”帶動下,新技術、新成果成為新亮點。2015年,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交易標的”的技術合同460項,增長59.7%;成 交額20.4億元,是2014年的3倍。其中,石墨烯、移動醫療、智能家居、3D打印、智能機器人等技術54項,增長92.8%;成交額9.0億元,而 2014年相關技術交易額僅為0.4億元。

    兩突破

    五年成交規模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十二五”技術交易總量超1.3萬億元

    首次在一個五年規劃期間突破兩個千億元大關,即2012年和2014年分別突破2000億元和3000億元

    兩翻番

    技術交易5年累計總量比“十一五”翻一番,“十二五”總量(13788.6億元)是“十一五”(5422.9億元)的2.5倍

    2015年技術交易成交額3452.6億元,是2010年(1579.5億元)的2.2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