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一二線城市房價飆升 中國樓市加速分化

2016-03-01  來源:中新社
[字體: ]

中國樓市正在加速分化。在強力去庫存的政策背景下,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樓市再度暢旺,價格不斷攀升。而原本就庫存壓力大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投總體清淡,不少城市房價下滑。

  去年末以來,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迅速回暖。據報道,上海虹口區一新樓盤,一天內就被搶光,銷售額高達36億元(人民幣,下同);深圳一個樓盤初始定價為7萬元/平方米,在開盤當天直接提升到9萬元/平方米;杭州、南京等二線城市也出現了通宵排隊搶房的景象。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月份房價同比漲幅前三位是深圳、上海和北京,同比分別上漲52.7%、21.4%和11.3%。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三方面原因帶來了一二線城市樓市的爆發:一是一二線城市的供需結構造成易漲難跌的局面;二是近期寬松的信貸政策導致市場短期上漲;三是個別上漲案例被普遍報道以及中介的推動,引發了民眾追漲心理。

  在一二線城市房價大熱的同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雖有去庫存政策的刺激,但整體依然“春寒料峭”。

  數據顯示,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同比仍在下降。1月份同比跌幅最大的三個城市為湛江、蚌埠和襄陽,跌幅都超過3.5%。業內人士認為,三四線城市房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仍大。

  有評論指出,中國樓市正在上演自1994年房改以來所未有的“天文異象”:多地大旱,亟需降雨,然而,盡管政府在旱區采取了人工降雨措施,但雨卻落到了澇區。

  對此,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中國房地產市場如何變化,政策層面一定要把握兩個核心目標:一是穩定房地產市場;二是讓百姓“住有所居”。

  朱中一表示,去庫存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須堅持分類調控、精準調控,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民眾的不同住房需求精準制定政策。

  由于限購放開,近期在一些二線城市,“一人買多套房子”的消息不時曝出。朱中一表示,對于此類二線城市,政策上應根據供需情況作進一步研究,“對于制度性、合理性、改善性的需求應大力支持。對于炒房行為,政策和媒體報道上則應予以限制”。

  在張大偉看來,信貸因素是近期房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因素,未來一二線城市樓市的變化還是要看信貸的走向。“如果繼續維持一月份兩萬多億的天量信 貸,今年一線城市樓市的漲幅至少將達到30%以上,如果信貸量縮小漲幅則會有相應調整。”他預測,就目前的上漲情況來看,針對一二線城市的縮減政策或將很 快出臺。

事實上,引發中國樓市“旱澇異象”的根源還是在于供需矛盾,除了信貸等直接作用于房地產的政策以外,推動三四線城市加速轉型、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打破城鄉間壁壘等或許是解決中國樓市調控難題的一劑長效藥方。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