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外合作大學辦學成果顯著愈發受考生青睞

2016-06-16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2016年高考剛剛落下帷幕,接下來考生將面臨如何選擇高校這道“考題”。近年來國內興辦的多所中外合作大學,為有志于出國留學的考生提供了不出國門即可“留學”的機會,其辦學成果顯著,越來越受到國內考生的青睞。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外合作大學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指中國高校與境外知名高校在中國境內合作興辦的具有 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助推我國辦學體制改革,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促進教育對外開放和中外人 文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準正式設立了7所中外合作(含內地與香港地區)大學,分別是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 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此外,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正在籌建中。

    由上述已批準正式設立的7所高校所組成的中外合作大學聯盟秘書處介紹,目前,雖然中外合作大學數量有限,但招生人數已達一定規模,僅 2015年,各校在全國計劃內招生人數已超過7300人。7所中外合作大學在國內招生范圍不斷擴大,目前招生覆蓋省份數量在9個到30個不等。此外,中外 合作大學憑借其英語教學環境和國際化等優勢,近兩年在國際招生的地區和考生數量均呈上升趨勢,生源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于考生普遍關注的錄取方式問題,中外合作大學聯盟秘書處辦公室輪值主任楊國華介紹,除采取高考統招錄取模式外,7所中外合作大學還根據不 同省份的招考情況,有選擇地采取“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提前單獨招生、依據高考成績擇優錄取等日趨成熟化和系統化的招生模式,為生源質量提供了有力保 障。

    從生源質量上看,中外合作大學生源質量穩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突出。楊國華表示,近幾年來,上述已設立的7所中外合作大學本科錄取新生分數 不斷攀升,錄取分數線高于一本分數線的平均線差不斷增加。同時,這些大學錄取新生的綜合素質普遍較高,具體表現在:高考英語單科成績高,平均達到120分 以上;具有鋼琴、書法、繪畫、古箏、演唱、舞蹈、藝術設計等特長的學生占比高;學校對于獲得新生獎學金的要求不斷提高。

    國際化是中外合作大學辦學的突出特點。楊國華介紹,中外合作大學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化校園環境,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優質師資力量。 國際化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重視中華文化傳承和通識教育等一系列具有中外合作大學特色的教育模式,保證了培養的學生兼具國際 化視野與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介紹,2015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級本科生中已有40%的大一學生赴美國加州大學洛 杉磯分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開展暑期課程學習,獲得了相應學分。201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組織340余名大一大二的同 學參加暑期海外學術項目,合作院校涵蓋劍橋大學、倫敦政經學院、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杜克大學等。目前,本科生的累計出國 學習人次已超過在校本科生人數的50%,居國內院校之首。

    據第三方機構2015年對中外合作(含內地與香港地區)辦學的人才培養質量、招生情況進行的一次專項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畢業生平均就 業率達到95%,就業學生中70%能夠在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工作,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達92%,畢業生對母校人才培養的滿意度達90%。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生建學說,中外合作大學歷經多年發展,在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服務中國學生方面作用顯著。對于那些有志于出國留 學的學子而言,報考中外合作大學,既能不出國門即可享受同樣質量的國外教育資源課程,又可將學習費用節省近3/4,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