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北京市到2030年城市格局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還將展望新中國成立100年時甚至更往后的城市發展。昨日下午,北京召開《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解讀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將在2016年年底完成。
城市規劃更注重減量提質
5月24日至25日,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市發改委副主任楊旭輝表示,這是一份首都城市發展史上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務實性的文 件,即將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并向社會全文公布。
據楊旭輝介紹,《意見》在總體要求中,鮮明提出做好新時期首都城市工作,要堅持“三個突出”,推動“三個轉變”。
其中“三個突出”一是突出聚焦,二是突出改革,三是突出獲得感。而“三個轉變”,則是從推動城市工作向更加突出管理服務轉變,推動城市規劃建設向更加注重減量提質轉變,推動城市治理方式向更加強調共治共管轉變。
據了解,《意見》中堅持了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包括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減量提質發展、堅持突出首都歷史文化特色、堅持先進城市建設方式、堅持城市多元治理等。
擬開展中心城修補計劃
會上,市規劃委副主任、發言人王飛首次公開《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時間表。據介紹,這項總規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而且和此前不同的是,這次總 規并非對2004年到2020年的規劃版本進行修改,而是重新編寫,將成為一本指導城市發展到2030年,遠景將展望到205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未來的北京,可以說是一個處處見綠的城市,因為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將嚴格保護現狀綠地,做到“只增不減”。
北京也會是一座海綿城市,城市河道、排水防澇體系將升級,下暴雨時,小區、道路、綠地以及河湖水系將留住雨水,用于補充地下水及再利用。
北京更會是一座地下管廊發達的城市。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首鋼等重點區域和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等重點區域和重大建設項目下方,將有巨大的綜合管廊,減少城市路面反復“開膛破路”的現象。
住房困難問題也將進一步得到解決。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承軍表示,目前本市正在加快建立購租并舉的供應制度,完善符合首都特征的住房保障體系,力爭 到2020年再籌集20萬套各類政策性住房。而這些保障房,將更多地建設在軌道交通沿線附近,并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
王飛說,目前全市的生態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已經基本劃定完成,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和通州區全境的總體規劃也在編制當中。據透露,本市計劃在中心城 區選取10處代表性的地區和新城核心區開展城市設計試點,并將開展中心城市修補計劃,研究中心城功能疏解以后騰退用地的利用規則,創造更加宜居的人居環 境。
“大城管”優化城市管理體制
會上內容還顯示,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將于7月底完成機構改革并掛牌。同時,市規劃委及市國土資源局將進行機構合并,計劃7月底完成新機構的掛牌組建。
市編辦副主任左銘飛表示,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在整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當前的全部職責的基礎上,市里多個部門與城市運行管理相關的職責也將一并 劃歸。例如市發改委的煤、電、油、氣等能源日常運行,市商務委的再生資源回收,市園林綠化局的城市綠化帶環境衛生管理,市水務局的城市河湖周邊環境衛生管 理,財政預算運維資金和市政設施建設的統籌管理職責等等。
“從北京市當前的城市管理體制來看,存在著專業性強但綜合性弱的問題,一旦一件事情跨部門、跨領域,往往會發生找不到牽頭部門的狀況。”左銘飛說,這次改革將重點解決統籌問題,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