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醫院新址的主體工程已經竣工,正在進行內外裝修。
在豐臺區四環路花鄉橋的東北角,一組龐大的建筑已經初具規模,這就是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天壇醫院新址。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世界三大神經外科研究中 心之一、亞洲最大神經外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基地。今天上午,天壇醫院新址的承建方中建一局透露,預計天壇醫院新址將于明年6月竣工。目前,天壇醫院新址的 主體工程已經竣工,正在進行內外裝修。記者上午走進天壇醫院新址體驗區,提前探秘這座醫院。
智慧醫院:
處處可見“神經元”
北京天壇醫院是第一家從中心城區整體搬遷的三甲醫院。新天壇醫院投入使用后,建筑面積將達到26萬多平方米,是老天壇醫院面積的3倍多;預計新院的日均門急診接診量將比老院提升30%,病床將增加到1650張,比現在增加近一倍。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天壇醫院新址分布著專科門診樓、信息服務大廳、綜合門診樓、急診樓、醫技樓、病房樓等多座建筑。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天壇醫 院新址的專科門診樓。走進天壇醫院新址的專科門診大廳,寬敞的鋼結構筑成的“腦神經元”結構造型,盛夏的陽光透過樓頂的玻璃屋頂照射進來,建筑工人們正在 進行內部施工。今后,這里將主要承擔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等天壇醫院特色專科的門診服務工作。腦病專科之外的學科,將集中在綜合門診樓內。
中建一局的技術人員介紹,其實,“腦神經元”建筑內的每一處,都像神經元一樣充滿了“智慧”。別看醫院的水管、電線管路多如牛毛,但這些管線都 通過新技術轉化為三維立體模型,模擬管線走向、分析失誤、提前修正設計。醫院投入使用后,一旦出現電線短路等小問題,也不用像“翻燒餅”一樣檢查插座,通 過新技術提供的信息庫,就可以檢索出醫院所有插座、燈泡等電器設備的安裝時間、檢驗記錄等信息。通過新技術,今后患者家屬還可以實現遠程探視患者。
新天壇醫院啟動后,將實現4G信號和Wi-Fi信號全覆蓋,患者可以通過手機實現自助掛號、自助導航、互聯網繳費等,藥品也可以根據患者的需要 直接快遞到患者家中。新醫院將設置氣動物流站和物流軌道小車,患者檢驗報告、化驗單等文件可以通過氣動物流站自動運送,大件物品則可以通過物流軌道小車運 輸,減少傳統醫院人工傳送物品帶來的不便。
綠色醫院:
低谷電力能蓄冰
低谷電儲冰、太陽能發電,能調蓄雨水的地下花園……天壇醫院新院不僅“智慧”,而且“綠色”。據介紹,醫院地下二層設置了冰蓄冷池,可以利用夜 間低谷電力蓄冰,白天融冰制冷,節約電能。空調用的電,也是綠色的。現在,天壇醫院新址的建筑物頂部正在安裝太陽能電站,每年可發電約64萬度,能為醫院 節省55.6萬元。
記者看到,在醫技樓和綜合門診樓連廊兩側的地下,有一個自然采光的下沉花園。技術人員介紹,建成后,這里既能讓患者進行休息,也增加了地下一樓 的采光。下沉庭院不會流入一滴雨水——這是因為在雨水管網末端,設置了雨水調蓄水池,讓整個醫院兼具小型水庫的蓄水功能,可有效緩解雨水對醫院市政管網的 沖擊壓力,解決了暴雨造成的管網積水風險。
安全醫院:
建造過程透匠心
“你看墻上有個二維碼,掃一掃就知道具體的施工情況。”記者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后,馬上就彈出了圖紙和表格。“分包單位:廣安都發建筑勞務有 限公司”;“施工班組長:劉建生”;“驗收時間……”現場的技術人員介紹,醫院里這樣的二維碼非常多,掃描之后就可以對相關信息進行追蹤。
中建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建筑行業,中建一局一直倡導“工匠精神”,在建造全過程中滲透匠心和服務。建筑行業的產品具有隱蔽性,公眾看到的 都是最后裝飾的效果和外觀設計,基坑挖完了就埋掉了,堅固的樁基也埋在了地下看不見,鋼筋綁完了后又打上了混凝土,鋼筋也看不到了,等裝修完了之后混凝土 也看不到了,“但實際上這些構成了建筑物的骨架和壽命,是它的核心質量。”只有有責任心的人才能做個工作,只有有敬畏心的人才能做這項工作。中建一局曾經 建設了北京多家大醫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北京協和醫院新門診樓、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的門診醫技樓等。將來,患者到北京天壇醫院新 院看病,將會更便捷、更安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