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健康白皮書: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81.95歲

2016-06-30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市衛計委今天發布了2015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狀況白皮書。白皮書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發布了北京市四類主要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早死概率,達到11.11%;最新發布了北京市戶籍居民的健康期望壽命,達到了81.95歲。

  前三位死因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

  2015年,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2.7%。

  戶籍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76.12/10萬,占總死亡的27.4%,比2014年上升4.3%。2015年惡性腫瘤死亡的前三位是肺癌、結 腸直腸和肛門癌、肝癌,分別占惡性腫瘤死亡的31.4%、10.5%和10.3%。其中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為211.11/10萬,死亡前三位是肺癌、肝 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共占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的56.2%;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41.01/10萬,前三位是肺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乳腺癌,共占女 性惡性腫瘤死亡的48.0%。

  四類慢病早死概率指標首次公布

  今年北京市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并首次發布了四類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2015年北京市30至70歲(不含)戶籍居民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四類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早死概率為11.11%。這顯示,現在一個30歲的人在其70歲生日之前死于這四類慢性病之中任意一類疾 病的概率是11.11%。

  這個指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作為評價國家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與慢性病死亡相關指標相比,這個指標與期望壽命近似,不受人口年齡構成的影響,可以在不同時間、區域間進行比較,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四類慢性病早死概率作為評價國家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

  與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194個國家2012年結果相比,北京市該指標位居第二十位,接近瑞士、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即小于15%)。

  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喜憂參半

  2015年健康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4至2015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9.2%。比2013至2014學年度下降 2.4%,視力不良的增長勢頭已被初步遏制。2014至2015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沙眼檢出率為0.12%,比2009至2010學年度下降 73.9%,沙眼檢出率已達新低。

  2014至2015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5.6%,比2009至2010學年度上升5.6%;北京市中小學生中每天吃早餐的為 67.3%;2014年北京市大中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每天≥1小時的報告率僅為33.2%,其中初中生體育鍛煉時間每天≥1小時的報告率為54.6%,高中 生為23.8%,大學生為20.7%。

  診療人次再創新高

  2015年北京市繼續加大衛生財政投入,為公立醫院撥款比2014年增長24.9%,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撥款增長22.7%。2015年北京市 醫療機構診療人次數達23501.6萬人次,出院人次數達338.1萬人次。與2014年相比,診療人次數增長1.4%,出院人次數增長2.1%。

  公共場所衛生質量問題不容忽視

  2015年北京市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主動監測系統,監測結果顯示:2015年北京市共計監測游泳場所163戶,抽檢總體合格 率僅為31.3%。游泳池水質主要問題是尿素和游離性余氯超標,合格率分別為64.6%和48.7%。這提示游泳池的管理單位要嚴格水質凈化操作,同時市 民要注重個人衛生和社會公德,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為大家創造一個更加衛生健康的環境。

  基本健康指標繼續位于全國前列

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0.5萬人,比2014年增加18.9萬人,增長0.88%。2015年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 81.95歲,比2014年上升0.14歲,比2010年上升了1.14歲;2015年戶籍孕產婦死亡率為8.69/10萬,比2010年下降 28.4%;2015年北京市戶籍人口嬰兒死亡率為2.42‰,比2010年下降26.4%;戶籍人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02‰,比2010年下降 27.4%。提前實現了北京市政府頒布實施的《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目標,這些基本健康指標與發達國家水平接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