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多項醫藥產品超國外實現進口替代

2016-07-11  來源: 千龍網
[字體: ]

 8日,北京市科委召開生物醫藥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十二五期間,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 實現跨越發展,醫藥技術不斷突破,出現多項趕超國外的醫療產品,并實現進口替代。此外,北京不斷推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出多個全球首例經過臨床驗證的金屬 3D打印骨科植入物產品,為百姓解除病痛。

        生物醫藥超越進口,以親民價格普惠患者

        白內障是眼科致盲類疾病中的頭號殺手,我國白內障發病率50至59歲年齡組中為52.3%,在70歲以上年齡組則增至97.8%。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是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手段。

        然而遺憾的是,全球人工晶體9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美國的的公司壟斷。目前我國仍有20%-30%的白內障手術使用國外已經淘汰的硬式人工晶體,而軟式人工晶體則完全依賴進口,但是昂貴的價格讓許多百姓對這個手術望而卻步,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高端醫療設備老百姓用不起,就要加快國產化。”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曌講述了該公司突破創新的初衷和動力。

        為了實現在眼科領域實現高端設備的國產化,該公司研發人員,歷時五年漫長的研發和臨床試驗周期,最終成功研制并生產出國產可折疊人工晶體--普諾明人工晶體,該產品完全達到甚至超過進口產品的水平,填補了我國軟式人工晶體技術和市場的空白。

        “我們公司的產品目前已經走進北京同仁醫院等主流眼科醫院,治愈上萬名患者,不僅價格要比國外進口的便宜30-35%,為每例手術為患者節約費用一千元,而且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已經銷往國外多個國家。” 王曌告訴記者。

        手抖、腿抖,讓帕金森病患生活不能自理,在患者胸前安放腦起搏器則可以有效緩解這一癥狀。然而,多年來,腦起搏器由美國壟斷,成為臨床上價格最高的高值耗材,讓大多數患者望而卻步。

        為此,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天壇醫院等,完成了國產腦起搏器的全鏈條研發,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有能力研發、生產和應用腦起搏器的國家。

        “我們生產的腦起搏器價格比國外低三分之一,目前已經完成了4100余例次植入手術,平均為每名患者節約支出10萬元。此外,該產品在壽命、體積等方面都優于進口產品。” 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運行總監胡春華介紹。

        民族品牌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據悉,北京市科委從發展國產高 端產品、打破進口壟斷、滿足我國消化醫學診療技術需求的角度,為民族品牌提供政策、資金等扶持,并促成了生物醫藥公司與醫院共同合作,不僅促成醫療企業自 主研發出“高精尖”醫療產品,并通過開展醫療成果的順利轉化,惠及民眾。

        緊跟創新,3D打印人工關節創全球首例

        3D打印房子、3D打印汽車……,3D打印成為這個時代的新鮮科技,不斷應用到生活中去,但是其與醫學的結合并不常見。如何讓3D打印與醫學產生更多醫學奇跡,成為我國醫學界思考并為之努力的方向。

        記者在本次發布會上獲悉,國內首個3D打印人工髖關節已于去年經成功上市,成為全球首例經過臨床驗證的金屬3D打印骨科植入物產品,也是中國首例獲得CFDA上市許可的金屬3D打印骨科植入物產品。

        據悉,3D打印的人工髖關節,使用了3D ACT技術(三維精準構建技術),因為有專業醫學圖像數據的精準計算,打印的關節也能與患者所需高度吻合。3D打印的人工髖關節由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股 份有限公司、北醫三院共同合作研發,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多家醫院成功完成600余例手術,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5月,我們公司研發的脊柱人工椎體再度得到CFDA上市許可, 成為全國首個獲得CFDA注冊證的3D金屬打印脊柱產品。而且,我們隊相關核心技術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一技術的應用將對推動國內整個3D打印產業鏈 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張衛平激動地告訴記者。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近一年來,北京市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醫療科技創新方面,北京市科委瞄準具有國際前瞻性的3D打印技術,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技術創新可能給行業帶來的進步與突破, 并積極推動相關領軍企業與醫院開展深度合作,發揮人才技術供給對企業創新的帶動作用,協同推進創新品種上市應用。

        據悉,十二五期間,北京在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結構生物學、生物3D打 印等領域取得了突破進展。其中,北京取得新藥臨床批件超過300個,數量居全國首位。此外,生物醫藥銷售也突飛猛進,誕生了第一個本土培育的十億元大品種 -泰德制藥“凱時”,以及2個二十億元大品種-拜耳醫藥的“拜唐蘋”、“拜新同”,為百姓提供功效好價格低的親民醫藥。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在會上指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科委仍將 以“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專項為載體,在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形勢下,結合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和前沿熱點,完善技術服務 平臺,支撐創新創業,聚焦并布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精尖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