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2016年中國經濟“下半場”料將打響五大戰役

2016-07-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資料圖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了中國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一方面,當前經濟走勢平穩,穩中向好,但另一方面,一些經濟隱憂仍不可忽視。接下來的6個月,中國經濟預期將打響五大戰役。

  去產能的“殲滅戰”

  去產能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今年中國要壓減鋼鐵產能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2.5億噸以上。

  不過,受鋼鐵價格回升的影響,粗鋼產量在四五月份均有所增加,6月的粗鋼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

  產能過剩會導致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經濟盈利下降以及經濟風險概率提高等問題,打響去產能的“殲滅戰”正是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去產能的過程中應該警惕“搭便車”的現象。“有的人會想,如果總的產能下去了,價格可能就會上漲,以后開工就還能掙錢。對去產能還是應保持戰略定力。”

  提振民間投資的“營救戰”

  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名義僅增長2.8%,增速比1-5月回落1.1個百分點。與去年全年10.1%的增速相比,目前的增速尚不及三分之一。

  由融資難、投資信心不足等因素引發的民間資本持幣觀望,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畢竟民營經濟創造了中國60%的GDP和80%的就業崗位。

  解決收益率過低的問題是拯救民間投資的當務之急。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彭紅楓指出,應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領域,將國有資本投資效率較低的行業逐步讓渡給民間資本,給予民間投資可預期的投資回報和較寬松的投資環境。

化解財政壓力的“突圍戰”

  在經濟下行以及結構性減稅等因素的影響之下,中國的財政收支缺口正在進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514億元,同比增長7.1%,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

  積極的財政政策仍然是下半年中國經濟政策的主基調,這需要穩定的財政運行作為依托。而財政不能緊縮,化解財政壓力就需找到新的“突圍”方向。

  除了進一步擴大赤字、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外,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認為,可選擇在稅收方面有所改革,例如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研究財產稅的征收辦法,一方面穩定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維護金融穩定的“保衛戰”

  進入七月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已經多次出現超過100個基點的大幅下跌。有海外機構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將持續下調至7元人民幣兌1美元甚至更低。

  如果匯率發生巨大波動,很可能會對中國的金融穩定帶來沖擊,同時加劇資本外流。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便表示,確保人民幣不出現大的貶值,一方面應該確保經濟運行平穩,同時央行也應在穩定幣值上主動出招,尤其是將市場預期穩定下來。

  化解債務風險的“持久戰”

  債務問題同樣是中國經濟潛藏的風險。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人民幣,全社會杠桿率為249%。而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2015年底的負債率已高達156%。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市場化債轉股是化解債務風險的一個方向,即債轉股的對象企業完全由市場主體自己選擇,價格也由市場來決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