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大在京招生跳出“唯分”怪圈 近四成學生獲自主選拔認定

2016-07-23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正值高考招錄,近日多所在京重點高校公布一批錄取情況。在今年高分段考生較集中情況下,高校和考生如何雙向選擇,實現雙贏?北京大學招生辦近日表示,高校招生需跳出“唯分數論”怪圈,堅持綜合評價、多元選才。

        據了解,今年已是北京第二次實行考后報志愿,考生只有根據分數和排名才能定位大學和專業,這使得填報志愿對很多人來說是在做一道與夢想和興趣無關的客觀題。

        一位北大北京招生組老師坦言,“高分考生不報熱門專業會被認為‘吃虧’,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出分報志愿省份屢見不鮮。只有讓考生放下分數,才能找回自我,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的引導不能缺席。”

        北京招生組組長許崇任教授認為,要想讓學生從分數中跳出來,招生的高 校老師更要以平常心看待分數,特別是在高考分數日益膨脹的情況下。“比如今年北京理科680-690的分數段,集中了近200人,有的同一分數上二三十 人,一道選擇題的對與錯可能會影響100名的排位,幾分的成績已經完全反映不出學生真正的學習水平和潛力的差距。”

        記者了解到,高考后,北大為考生提供了“一對一”報考咨詢服務,今年前來咨詢的北京考生超過500人次。許崇任坦言,他在為考生和家長做報考咨詢時并不會過多關注考生分數,“我希望考生選擇北大是因為對學校的了解和認同,而不是僅僅是取得了某一個高分。”

        據北大招生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北大在京招生中,考生和家長總體上比較理性,關注更多是考生的志向、學科的內涵與發展。但出分后也出現了一些高分考生“拿著分數反復要價”的情況。對此,招生組老師加強了理性引導。

        科學選才還需通過多種選拔方式將綜合評價的理念貫徹到招生過程中。據 悉,在今年北大的“博雅計劃”和自主招生中,北京共有2800多人報考。在初審環節,北大組織了200多位專家經過至少三輪,對每一份申請材料進行嚴格審 核,經過優中選優,共有600多名考生獲得資格。最終,在該校一批錄取的新生中,有將近40%的學生是博雅計劃或自主招生認定候選人。許崇任認為,通過自 主選拔,以綜合評價的方式改變“一考定終身”和“唯分數論”帶來的不確定性,才能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選人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