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種北京精品圖書亮相全國書博會 “這書賣嗎”成北京展區流行語
北京展區。
第二十六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昨天(28日)在包頭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北京展區15家出版單位帶來數千種圖書。讀者專注翻看新書的場景,從早上一直持續到晚上。
“這書賣嗎?”一位讀者舉著《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兩本已出版多年的“老”書,站在十月文藝出版社展臺前。原創文學讀物依然很搶 眼。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紀念日,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還帶來了《唐山涅槃》一書。作者張建平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該書以作者親身經歷為基礎, 著力描寫了特殊環境下英勇的軍人群體。此外,袁勁梅的《瘋狂的榛子》、葉廣芩的《去年天氣舊亭臺》、張翎的《流年物語》、徐則臣的《如果大雪封門》、白描 的《秘境》、石一楓的《世間已無陳金芳》等重要文學讀物都出現在展區,受到不少讀者的青睞。
“這書賣嗎?”聞先生拿起大開本書《萬物解釋者》突然冒出這么一句。不過,他在夸贊這本書創意不錯的同時,又挑了一個刺兒,“文字太密集 了,密集恐懼癥患者一定會抗拒。”來自聯合天際的《萬物解釋者》是本好玩的科普讀物,作者蘭道爾·門羅是前NASA成員,全書用大幅藍色圖畫和簡單易懂的 文字,解釋了世界上有趣又難懂的45種事物?嵬婵萍汲闪顺霭娼绲男聼狳c。除了《萬物解釋者》,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還帶來了《艾布克:探索太陽系》,這本書 連續多次登上圖書熱銷榜。一位孩子眼尖,一下子發現了它,“請問還有新書會出嗎?”工作人員答復他,三本后續新書《探索狂野動物》《探索人類的偉大發明》 和《探索人類的偉大奇跡》均已下印,8月初將與讀者見面。
“這書賣嗎?”在中國書店出版社展位前,剛從大學畢業的楊墨鋒用手摩挲著線裝書《天聞閣琴譜》《臥云樓琴譜》。受家庭影響,他從小喜歡傳統 文化,尤愛古琴,“依我現在的經濟條件,這些書很難買得起。”即便這么說,他還是忍不住出手了。現場展出了一批古籍善本、善拓、輿圖、畫冊等文物的高仿復 制件。聯合天祿(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帶來了《御制耕織圖》彩繪孤本復制品,其原圖現存于國家圖書館,于民國二十年(1931)由時任國立北平圖書館副 館長的袁同禮先生代購入館,描繪了康熙帝南巡期間看到的百姓耕種、勞作的日常生活景象,共46幅。宋刻本《唐女郎魚玄機詩集》復制品刀法精到,墨色晶瑩, 刻印極佳。
“這書賣嗎?”一位父親以熱切的眼光盯著工作人員說。女兒劉馨月正手捧著三本書,專注地看著其中一本。當他們聽見“賣”的時候,臉上笑開了 花。給孩子們看的書,自然是北京展區的一大亮點。像“古怪地球班”系列圖書很快就引起了小讀者的注意,兒童文學作家伍美珍用細膩生動、幽默諧趣的筆觸,描 寫了一群渴望愛、渴望自由又堅強、樂觀的孩子們的故事。孩子家長張美月說:“這些故事暖心勵志,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這書賣嗎?”此起彼伏地響起來,令出版人倍感暖心。由于帶來的參展圖書數量不算多,參展單位原計劃于7月30日零售圖書,但讀者購書心切,問詢太多,于是昨天下午破例開始售書了。
相關新聞
作家呼吁:喚醒閱讀的莊嚴性和嚴肅性
讀者大會是全國書博會的重頭活動,“對讀書的愛和堅守”是一年一度不變的主題。昨天,作家閻崇年、余秋雨、曹文軒、蔡志忠、周大新、段立欣來到現場,和讀者再次談起這個話題。
閻崇年說,司馬遷《史記》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他上中學時在學校圖書館第一次見到它,從此不能割舍,“如果要去孤島,只能帶一本書, 就帶《史記》。”曹文軒說,自己小時候受益于當鄉村小學校長的父親,近水樓臺先得月,將學校兩柜子書翻了個遍,魯迅單行本《吶喊》《彷徨》《野草》成他平 生最愛。周大新小時候沒機會看什么書,當兵時,發現班長在偷偷看一本書,沒有封底,沒有封面,沒有書脊,而且書中寫的是外國故事,“后來才知道是托爾斯泰 的《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之間的感情很吸引我。”
談讀書,孩子肯定繞不開。曹文軒對全場家長說:“小孩子閱讀權不可能百分百下放,有相當一部分要由成人把握。”他發現,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看書就高興,但不要盲目高興,一定要看看他看的是什么書,這些書是否值得讀。
談讀書,出版社和作家的責任更是繞不開的話題。“在滔滔的閱讀洪流中,我們要固守住由出版人和嚴肅作家所營造的那些小島,別讓很多人在洪流 中沉沒。”余秋雨說,這個小島可以建得很大。不讓大家在閱讀的洪流中迷失,就要把閱讀的莊嚴性、嚴肅性重新喚醒。余秋雨對低頭一族整天在手機上看個不停心 存擔憂,他認為作家和出版社有責任改變這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