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市“十三五”期間將建一批特色小鎮

2016-08-30  來源:京郊日報
[字體: ]

昨天(29日)下午,本市召開《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市委農工委書記孫文鍇在會上透露,“十三五”期間,本市將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鎮,提高小城鎮承載力,更好地對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橋頭堡”作用。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進程中,郊區將迎來歷史性重大發展機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需要在更廣闊的空間配置資源。郊區,特別是平原地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其中,小城鎮更是城鄉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孫文鍇介紹說,“十二五”時期,本市重點打造了42個重點小城鎮,起到了顯著的帶動作用。“十三五”期間,作為重點小城鎮的升級版,本市將 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機遇,調整重點鎮規劃布局,明確各類小城鎮的功能定位。如平原地區的鄉鎮,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區”,將 積極承接中心城和新城疏解的生產性服務業、醫療、教育等產業項目,打造一批大學鎮、總部鎮、高端產業鎮;西北部山區鄉鎮,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涵養 區”,將重點發揮生態保障、水源涵養、旅游休閑、綠色產品供給等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養老鎮、休閑度假鎮;圍繞重大項目建設、重點資源利用,還將 統籌規劃建設雪上運動小鎮、世園小鎮、環球影城小鎮、新機場服務小鎮、科技信息小鎮等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鎮,帶動農民實現就地城鎮化和增收致富。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本市將著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更多地參與農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項目建設,獲得更多經營收益和勞 動報酬。探索盤活農民閑置住房,發展旅游養老業。結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改革,讓農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益。深入推進集體產 權制度改革,制定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做大做強的有關政策,完善其市場主體地位,增加農民集體股權收益。探索建立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生態補償 標準,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力爭到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