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政策十五條”促國家文創實驗區升級

2016-09-08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疏解非首都功能 聚焦高精尖產業

    昨天(6日),2016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高端峰會在朝陽區舉行。會議透露,國家文創實驗區推出“政策十五條”,通過覆蓋品牌提升、信 用體系、文化貿易、文化消費、文化保稅等15個領域的一攬子扶持政策,促進文創實驗區向高精尖方向升級。這也是實驗區自2014年7月掛牌以來,首次推出 如此務實、立體、綜合的扶持政策體系。

    朝陽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宣布,該區今年起將每年統籌設立1億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連續5年,重點支持文創實驗區升級發展,而這筆資金就通過“政策十五條”發揮作用。作為文化產業政策試驗田,實驗區的這一系列政策均帶有先行先試的開創性。

    在品牌提升方面,政策中明確對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的文藝精品獎勵200萬元;對新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或“北京市著名商標”稱號的文 化創意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或50萬元。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實驗區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根據企業信用等級,給予不高于50%的 貸款貼息支持,對企業的融資擔保給予50%的成本補貼等。在文化貿易方面,政策明確對新獲得文化部、商務部等認定的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一次 性獎勵50萬元。對年出口額超過200萬美元的文創企業,一次性給予年出口額1%的獎勵;對在境外成功并購的優秀文化創意企業,并購規模達到5000萬美 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在公共服務平臺方面,鼓勵版權綜合服務平臺以低于市場價的優惠費率為企業提供服務,對其年度優惠額度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優惠額5%的 比例給予補貼。當版權交易的單筆交易標的額超過200萬元時,按5%的比例給予版權權利人或機構獎勵支持。對提供設備租賃等服務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也將 按照服務合同額給予獎勵。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方面,政策鼓勵舊工業廠房改造、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和農村集體產業項目轉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通過以上方式轉型升級的新項目,給予實際投資30%以內的支持。

    “政策十五條”還為不同成長階段的文創企業提供了分眾式、精細化的服務。針對創新性強、發展潛力好的中小企業,實驗區對新獲得國家部委或北 京市有關部門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眾創空間、創客空間等創新平臺,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或50萬元;對于具有一定規模、穩定經營的企業,納入信用服務體系, 通過“蜂鳥計劃”等對其融資給予30%至70%的貼保貼息支持;對于較大規模的文化企業,在其發行企業債或利用其他新型融資工具進行融資時,給予按票面利 率計算的社會籌資利息30%的補貼;針對境內外新上市文化企業,根據上市的不同階段給予總額不超過400萬元的獎勵,給予新三板掛牌成功的文化企業一次性 獎勵50萬元;就連文化企業融資成功,也將獲得獎勵,凡是獲指定機構認證的天使投資人、風投機構投資的文化企業,融資金額超過500萬元,就可獲得資金獎 勵。

    此外,針對文化消費、文化保稅、旗艦企業、精品園區、外資準入、高端人才、服務平臺、知識產權、登記服務等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政策和服務措施。

    細觀各條政策,不難發現它們均著力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激發市場活力,以政策創新提升政府部門的服務水平,進而提升文化產業的升級發展。 “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指向文創產業的高端化發展。我們希望建設高水平的‘現代都市景觀與產業融合發展廊道’,連接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務首 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中華文化‘走出去’。”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負責人豐春秋介紹,邁向高端化的轉 型已經開始,截至今年8月底,在文創實驗區登記注冊的文化企業(單位)已達30408家。其中1至8月,新增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文化創意企業237 家,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78家,注冊資本合計210.47億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