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京滬將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2016-09-0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 2020年,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意見》要求,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堅定不移 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創新完善區域規劃和區域政策,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推進全國統一市場建設,積極推動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 帶。

  《意見》的目標是到 2020年,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區域開發秩序進一步規范,區域一體化發展、城鄉協調發 展和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意見》提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注重與區域開發開放相融合,強化東部地區的龍頭引領和中西部內陸腹地的戰略支撐作用,加快推進“一帶 一路”核心區、戰略支點、開放門戶及對外大通道建設,推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開展多領域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 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意見》明確,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強化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剛性約束,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有序疏解北 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型升級三大領域率先突破,加快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編制京津冀空間規劃,建設以 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和北方腹地發展。

  《意見》還提出,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大力提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著 力推進長江重大生態修復、航道治理、沿江公用碼頭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分工協作,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 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

  看點

  將編制重點城市群規劃

  對內地城市群布局進行規劃是《意見》的一大看點。《意見》透露,將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同時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

  《意見》稱,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支持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繼續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加快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群。

  在東部城市群中,《意見》重點提及京滬、山東半島和海峽西岸城市群,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

  實際上,國務院上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已明確表示,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的發展則已納入“十三五”規劃。

  在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方面,《意見》透露,支持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增強對區域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意見》表示,將依托省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強區域協作對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集約發展、聯動發展、互補發展,形成輻射帶動區域整體發展的城市群。

  《意見》還強調,在城市群發展中,將編制重點城市群規劃,以重點城市群為依托,促進跨行政區經濟區發展。

  此外,未來將促進城鎮發展與產業就業支撐和人口集聚相協調,統籌推進國家級新區、產城融合示范區、臨空經濟區等發展,研究制定促進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加快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