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調查:小地方如何留住人才?拼資源?拼薪資?

2016-12-12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在基層采訪,處處能感受到小地方對人才的渴望。與之相伴的卻常是尷尬:很難招來人才,費力招來了,“翅膀硬了”又飛走了。

  小地方,資源明顯比不上大城市,如果仿效大城市用高薪留人,財政又負擔不起。小地方如何立足于自身特點、建立與自身相協調的人才戰略?

  近日,記者走進地處浙西南山區的慶元縣,縣委組織部負責人展示了一份文件:《慶元縣高層次人才儲備金制度實施辦法》。根據該辦法,符合縣里規定 的一至六類人才在一線從事專業工作直至退休的,可獲相應額度的高層次人才儲備金,一至六類人才分別為每年10萬元、6萬元、4萬元、1.5萬元、1萬元、 5000元。人才儲備金每5年提取一次,每次提取賬戶額度的30%,剩余部分男55周歲、女50周歲可一次性領取。若調離慶元,賬戶清零。

  政策的初衷是人才扎根越久層次越高,儲備金就越多。實際效果如何?

  縣實驗小學放學,不少家長在門口接學生。談起這一制度,很多家長表示“是受益者”。一位家長說:“學校的吳韋春老師是省特級教師,外地很多學校 都高薪來‘挖’他!”人才儲備金政策出臺后,吳韋春不走了,屬于第三類人才的他每年能拿到人才儲備金4萬元。對此,吳韋春表示:“縣里出臺這個政策,說明 重視我們的價值,我愿意留下來。”目前,學校87位教職工里,有30多位能享受人才儲備金政策,呈現出比學趕超的好氛圍。

  一項好政策,激活一池水。人才流失遏制了,更多的人才如何引進來?引進后如何讓他們大展拳腳?

  對此,縣人才管理服務處主任鐘校想到,2013年6月,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彭全兵錯過了現場招聘會,最后縣里單獨為他組織了一場面試;縣委組織部 常務副部長胡顯平想到,2014年,他們先后8次到武漢、西安、蘭州等地招聘人才;縣人才辦主任吳浩想到,2015年,為解決引進人才的住房、醫保、子女 上學等問題,他們在各個單位之間來回奔波協調……

  走進王秀花住的免費人才公寓,兩室一廳的房子各類生活設施齊備。作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生,王秀花告訴記者:“畢業后,不少同學都轉行了,而我在這里住得舒心,繼續發揮我的專業特長。”

  慶元縣多山,林木資源豐富,縣里也重視這方面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爭做到人盡其才。慶元縣縣城不大,卻建設了一座珍貴樹種苗木培育基地。王秀花 這幾年在這里參與了容器苗育技術研究,使得該項技術在紅豆杉、浙江楠等珍貴樹種培育上得到了應用和推廣。近年來,從培育基地調配送往全省各地的優質珍貴樹 種達2000多萬株。新技術成就了王秀花,她促進了慶元苗木經濟的發展,二者實現了雙贏。

  翻看慶元縣的人才登記冊:自2012年7月份實行“人才儲備金”制度以來,四年累計引進人才356人,其中研究生87人,本地專業技術人才外調同比下降57%。原有的人才不走了,外地人才不斷進來,慶元的人才隊伍在不斷壯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