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對話徐里:中國畫家在"深扎"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016-12-13  來源:瞭望周刊
[字體: ]

 今年是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周年。兩年來,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畫 筆振奮民心、傳遞真情、描繪堅毅、凝聚感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深入了解兩年來我國美術工作的重點、亮點、難點和社會關注 熱點,以及美術界落實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創新探索及相關建議,新華社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 里。

        “深扎”要從“送文化”轉變為“種文化”

        記者:作為資深藝術家,您曾歷經艱辛數度入藏、行走涼山、穿越天山南北,成就了“雪域生活系列”等精品。新時代的一些年輕藝術工作者,有時過于注重創新,而忽略了“深扎”。您對此怎么看?

        徐里:藝術,實質是生命的一種詩意生活。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真切感悟生命的人,才能進行深刻的詩意表達。而生活,對藝術創作至關重要,只有歷經生活的洗禮,你才能回答“為誰畫”“畫什么”。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視野和見識非常重要,多走走中國的山山水水,多親近身邊的人吧。只有真正到人民中去,在行走中“深扎”,為人民抒情、抒懷、書寫,不斷積累體驗,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不朽藝術作品,才能繪就生命的精彩。

美術家們在寫生

        記者:作為中國各民族美術家組成的人民團體,中國美協在鼓勵藝術工作者“深扎”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徐里:中國美協有優良的寫生傳統,組織美術家下基層體驗生活、寫生采 風是工作常態。貧困山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年來,中國美協組織更廣泛的美術工作者走出畫室,“深扎”基層,與百姓同 吃同住同勞動,面對面畫速寫、畫寫生,涌現出《情系黃土地》《兒女情長》等一批優秀美術作品。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已成為美術界的共識。中國美協連續兩年舉 辦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主題的大型美術作品展,劉大為、劉文西、李煥民等老中青三代美術家在“接地氣”的生活實踐中捕捉靈感、持續創新,創作出一幅 幅帶著“泥土味兒”的精品力作,令觀眾大飽眼福、好評如潮。

        基層生活對提高畫家的藝術涵養大有裨益。在“深扎”中,不能只做看 客,要用生活中的火花激發創作靈感,最終將作品回歸生活,讓百姓從作品中產生共鳴。比如,中國美協把寫生創作作品帶回到創作地――煤礦舉辦畫展,礦工從畫 作中看到了“活生生”的自己,激動萬分。藝術家從生活中來,也要把藝術還原到生活中去,通過“送文化·下基層”讓藝術作品得到升華。”

        記者:如果說“送文化·下基層”是直接把文化資源輸送到基層,那么,中國美協在促進基層文化內生發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徐里:文化,不僅要“送”,而且要“種”,特別要在基層美術培訓上下大功夫。兩年來,為突出美術培訓的專業化、正規化和公益性,促進基層美術事業的發展,中國美協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和文藝志愿支教服務項目,以提高基層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的創作水平。

        截至目前,中國美協已在全國17個省份舉辦17期專題培訓研討班,召集2000多位中國美協會員和地方美術創作骨干,邀請大家名師進行授課輔導。

        與此同時,中國美協共組織全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57人次,先后赴 四川巴中、黑龍江牡丹江、內蒙古包頭、山西平順、廣西靖西、云南鶴慶等地,培養基層美術工作者及愛好者共計1400余人。廣軍、史國良、孫浩等數十位全國 著名畫家走進百姓生活、傳授繪畫技藝,不辭辛苦、不計報酬、不為名利,與基層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同吃、同住、同創作,踐行新時期美術工作者的使命與任務, 實現了“文藝惠民、文藝為民,文藝樂民”的目標。

        記者:當前,有些社會機構打著“大師授課”的招牌舉辦學習班,學費價格不菲,可學員連大師的面都見不到。中國美協在基層進行的藝術培訓是如何開展的?

        徐里:中國美協組織美術名家下基層做培訓,不是走馬觀花,藝術家一蹲至少半個月。上至年逾九旬的老人,下到幾歲的孩子,從基層美術老師,到業余愛好者,他們免費聽名師講課,手把手接受輔導,與難得一見的名師切磋畫技、實地寫生、點評作品,高興得不得了。

        與市場舉辦的學習班、進修班相比,中國美協的培訓不僅讓基層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真正向名家取經,有效提升他們的創作技法和文藝理論,而且有效帶動基層美術創作的熱情,推動基層美術創作的繁榮發展。未來,這項工作必須堅持下去。

        聚焦“主題性創作” 策展“革命歷史畫作”

        記者: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年來,一批主題突出、格調高雅、書畫兼備、情韻俱佳的畫展不斷涌現。您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徐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的巨大成就,不僅舉世矚 目,而且激發了廣大藝術工作者的驕傲之感、自豪之情。特別是這兩年接連迎來抗戰勝利70周年、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大紀念日,廣大美術 工作者滿懷對黨的深情,揮毫潑墨、以畫寄情,創作了大批以革命歷史為主題的精品力作。

        中國美協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作為美協工 作的第一要務。特別要圍繞聚焦“主題性創作”、策展“革命歷史畫”等工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些活動緊密圍繞國家發展大局,配合文化發展戰略,營造 了良好的學術氛圍,發揮了主流美術的重要引導作用,為引領當代中國美術創新發展,推動美術事業持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近兩年,中國美協結合主題性創作舉辦或承辦了哪些有影響的畫展?

        徐里: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 中國美協承辦了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大型美術作品展。這場展覽匯聚了全國優秀美術創作及美術館經典藏品,展現了美術家對 抗戰歷史的獨特表達,鑄造了不屈的歷史之魂。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中國美協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全國美術作品展”,展品淋漓盡致地全景呈現當下農村改革開放、城市建設、人文情懷的風貌。展覽期間,包括中央部委、高校的上百個黨組織,在展廳里結合展覽作品上黨課,場面蔚為壯觀。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中國美協再次舉辦美術作品創作展。參展的美術作品我們沒有拿走,由國家博物館收藏,直接“上展墻”,永久陳列。

        記者:以革命歷史為主題的創作展為何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徐里:這些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無論是紅軍長征勝利還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都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從事艱苦卓絕的斗爭是正義而偉大的。

        不僅舉辦、承辦革命歷史主題畫展,中國美協還要組織一批美術工作者重 走長征路,在征途中回訪挖掘,接受熏陶和洗禮。這是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走向“高峰”的重要途徑。我們中國當代美術家,既有中國共產黨的特點、中國人民 的特點,也有中華民族特色,有民族特色才會有世界影響力。

        文化交流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

        記者: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西方國家對我國美術藝術瑰寶了解有多少?中國美協在對外交流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徐里:西方國家對中國美術的了解非常有限。如何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中國美協堅持踐行“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對外美術交流。

        比如,我們通過國際策展,吸引世界各國人民在參與中國文藝活動中了解中國。每兩年一屆的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去年有90多個國家參展,展覽作品600余件,還設有多個國家的特展,規模非常龐大。

        這個雙年展的舉辦為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平臺,不僅能展示中國畫家眼中的世界,也能展現世界畫家眼中的中國。展覽之所以能匯聚如此多的國家和知名畫家,正是基于我國對外話語權、軟實力的顯著提升。

        記者:您的“古絲綢之路系列”等精品是海內外收藏機構關注的熱點,很多國內外重要場所也都收藏懸掛您的畫作。能否談談如何向海外推廣中國美術作品?

        徐里:當前,向海外推廣中國美術作品的任務非常艱巨。近兩年,在中國文聯藝術基金的支持下,一批優秀的中國畫作得以在美國、新西蘭、日本等西方國家巡回展出。

        這些“走出國門”的作品包羅萬象,不僅包含西藏、新疆等地域風情,而且涉及農民工、城市建設、環保等多個“接地氣”的題材。中國美術精湛的表現手法、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西方媒體的高度評價并深受海外觀眾歡迎。

        今年,中國美協正組織多項活動,通過展現藝術作品等形式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底蘊、人文風貌及未來發展,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