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總醫院脊柱外科研究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脊髓型頸椎病的患者會伴有高血壓的發生,而通過頸椎減壓手術不 僅可以治療脊髓型頸椎病,還可以同時治療伴發的高血壓。這一發現有望對頸椎病伴高血壓的早期手術治療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論文《頸椎減壓手術治療脊髓型頸 椎病伴高血壓:一個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近日已發表在美國《脊柱》雜志上。
高血壓是最主要的世界性健康問題之一,在美國,有接近1/3的成年人受到此病的困擾,而在發展中國家,此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據統計, 近年來由于降壓藥物的廣泛應用,高血壓的控制率從39.4%提高到了51.8%,但由于高血壓復雜的發病機制,仍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血壓控 制。
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楊亮說,脊髓型頸椎病是人類最常見的脊髓損傷原因,由于頸椎退變增生壓迫脊髓,會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而頸椎減壓手術可以有效的去除壓迫脊髓的組織結構,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和生活質量。
在前期研究中,論文的通訊作者彭寶淦教授等發現,一些頸椎病伴高血壓的病人,在完成頸前路減壓融合手術后,治愈了頸椎病,伴隨的高血壓也隨之恢復正常。研究人員據此認為,早期治療頸椎病可能預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發生,這一研究成果發表于去年的美國出版的《醫學》上。
為證實頸椎病確實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研究人員從多家醫院中招募了135名同時患有脊髓型頸椎病和高血壓的患者,分別對他們實施了頸椎減 壓手術或保守治療,并進行了12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手術組患者的脊髓功能和高血壓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并且兩者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而在接受保守治療 的患者中,高血壓情況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表明頸椎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生與脊髓受壓損傷有關,頸椎減壓手術在改善脊髓功能的同時,可以有效治療因脊髓受壓引起 的高血壓。
相關研究已經證實,脊髓內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接受外周血管壓力信息,并將信息通過頸脊髓傳遞到位于顱內的高級中樞,再由高級中樞發放沖 動來調節血壓。脊髓型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由于退變增生組織對脊髓的慢性壓迫和損傷,阻礙了血壓信息的傳遞和調節,導致高級中樞無法有效抑制交感神經 節前神經元,異常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引起外周血管收縮,從而導致高血壓。減壓手術去除了脊髓壓迫,恢復了高級中樞對血壓的控制和調節能力,高血壓因此得到 改善。
彭寶淦教授說,這是國際上第一次在臨床上證實頸椎病可以引起高血壓,且通過頸椎減壓手術可以有效治療伴發的高血壓。由于頸椎病和高血壓都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這一發現有重大的臨床和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