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墻遺址公園內又添城市新景觀。今天上午,首個市級“勞模墻”正式落成,1949年以來本市1197名全國勞模的姓名全部被刻在“勞模墻”上。
今天上午,明城墻遺址公園西側,4塊產自房山的青白石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勞模墻”由1塊主墻和3塊大石組成,最大一塊用剛勁有力的筆體 篆刻著前言,其他3塊上刻著1949年以來本市1197名獲得全國勞模稱號的勞模姓名。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東便門至崇文門的這一段明城墻遺址是 北京城內僅存的兩處明城墻之一,也是北京城歷史發展的重要標志。之所以最終選定在此建設第一個市級“勞模墻”,主要是因為明城墻遺址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這里建立“勞模墻”為勞模樹碑立傳,既豐富了首都歷史人文景觀,更為勞模精神的展示與傳播提供了一個寶貴的途徑和載體,為全社會樹立起學習的榜樣。
落成儀式上,30名勞模代表也來到了現場,曾經連獲全國勞模稱號的王克榮在密密麻麻的人名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這位在護理崗位工作30多年,零 距離照顧5萬余名傳染病患者,并成為中國第一位榮獲艾滋病防治國際最高獎“貝利·馬丁獎”的護士,看到墻上刻著自己的名字,難掩激動的心情。“名字被刻在 了墻上,這對我來說更是一種鼓勵,時刻提醒我要以身作則,更嚴格地要求自己。”
“勞模墻”周圍還設立了勞模雕塑等景觀,與周邊環境顯得非常融合,市民走在其中更像是在逛一個露天藝術長廊。相關負責人介紹,“勞模墻”的整體 設計邀請了中央美院設計團隊,通過精細設計,使“勞模墻”既符合現代城市定位,又能突出勞模群體的莊嚴。全國勞模5年評選一次,現場已經預留了場地,今后 還將繼續為全國勞模打造“勞模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