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門頭溝、平谷等五大生態涵養區成休閑旅游首選地

2017-02-22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北京明確“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目標任務,農業發展進入深度調 整期。市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隨著“調轉節”各項工作的推進,傳統農業規模縮減,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都市型現代農業實現了較快發展。

  在小湯山特菜大觀園的園藝生活館,各式各樣的多肉植物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觀賞體驗。除了學習多肉植物養護知識,市民還可在多肉超市挑選自己喜愛的 植物和盆器,制作一份創意的“多肉大餐”。近年來,本市的觀光園不斷調整經營策略,滿足大眾消費需求,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16年,全市觀光園共接待游 客2250.5萬人次,同比增長18.2%;實現總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出售農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8.5%。

  以山區溝域為單元,以自然景觀、文化歷史遺跡和產業資源為基礎,溝域經濟正成為本市農業生產、旅游服務、生態治理等多產業融合,多功能并舉的發 展模式。據統計,2016年,全市民俗游接待游客2297.4萬人次,實現收入1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和11.7%。門頭溝、平谷、懷柔、密 云、延慶等五大生態涵養區旅游環境建設加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民俗旅游接待游客1817.5萬人次,實現收入11.9億元,分別占全市民俗旅游接待人 次和總收入的79.1%和83.1%,成為首都市民休閑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在休閑農業穩步增長的同時,本市的會展農業蓬勃發展,設施農業效益提升,特色農業加快發展。

  2016年,本市舉辦了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和世界月季洲際大會。農業嘉年華活動在昌平區舉辦,聯合天津、河北協同辦會,推廣京津冀三地農 業特色,新增各種主題日活動,接待人次和經濟收入再創新高。月季大會在大興區召開,門票收入近千萬元。全年共舉辦了22項農事節慶活動,接待人數 287.6萬人,實現收入1.6億元。首都會展農業及農事節慶活動成為郊區農業文明和農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成為農村地區產業融合的重要平臺。

  各區則立足資源稟賦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密云區以北部山區和密云水庫周邊村為重點,鼓勵低收入農戶發展養蜂,由養蜂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培 訓,統一購置蜂箱,全區共有蜂群約10.5萬群,蜂產品銷售收入約1.1億元。門頭溝區玫瑰花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鞏固和新發展面積近萬畝,主要產品有玫 瑰茶、玫瑰醬、玫瑰酒等,年產值約500萬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