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考清華不用再為選專業糾結

2017-04-08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今年清華大學招生將打破院系和專業壁壘,按16個大類招收、培養本科生,學生本科期間還將有10個學分的課程完全可以自主安排。

  多院系專業交叉合并成大類

  在 日前召開的清華大學2017年全校教職工大會上,校長邱勇提出了“按大類進行人才培養管理”的規劃方案,表示今年清華將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學科 發展機制和科技創新體系,其中本科按大類培養的新舉措引人注目。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清華已經成立了“大類培養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擔任組長,教務處下設 專門的辦公室推動這項改革。

  據 了解,清華所有納入本科招生的專業將合并為16個大類,包括數理類,化生類,人文與社會類,機械、航空與動力類等,除了美術學院、新雅書院、法學院等少數 幾個學院獨立成類外,其余大部分學院的專業都面臨著合并、重組,比如化學生物類就涉及化學系、生命科學學院、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等多個院 系。此外,有些院系的專業還劃入了不同的大類,比如化工系的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既出現在化學生物類,也出現在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

  知名專家出任首席教授

  清 華大學日前還召開了大類培養領導小組會議,聘任大類培養首席教授。記者了解到,每個大類都設首席教授,擔任首席教授的都是國內外鼎鼎有名的專家學者,比如 中國科學院院士、凝聚態物理學家朱邦芬就擔任了數理類的首席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氣污染防治專家賀克斌教授出任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的首席教授, 他們將直接參與本科生的培養。

  據 悉,清華將按照大類培養重構培養方案,專業上注重厚基礎;學生學習上講究自主性,學校人才培養上追求高質量。根據培養方案,清華設立了10個學分的自主發 展課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44個學分的外語、體育等通識課程,以及116個學分的專業課程。大一階段,各專業大類的學生將通過學習“通識課程”、 “專業基礎課”、“專業導引課”等,了解相關專業的知識體系、學科發展和應用背景,從而確立自己的學科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

  恐難打破熱門專業壟斷地位

  記 者了解到,按照大類寬口徑招生已經越來越成為知名高校的共同選擇,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在內的不少985重點院校都在嘗試推進按照大類招生,學生入學一 到兩年后再分流到具體專業。與此同時,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等世界名校也都實行了不按專業招生的辦法。

  按 大類招生好不好?記者采訪的不少專家表示,大類招生使得學生無需在高考出分后的短短幾天內就被迫選定具體專業,減少了志愿填報的盲目性,打破了學科界限, 學生入學后經過多學科通識教育的學習,確定自己的志趣,也有利于交叉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總體來看這也是我國本科教育的發展趨勢。

  但專家學者也有質疑的聲音,主要是按大類招生之后,在專業分流時依然容易造成不公,可能出現“熱門專業”繼續火爆,“冷門專業”繼續遇冷的情況。另外,進學校后二次分流專業避開了相對公開透明的高考錄取,容易被詬病有“暗箱操作”的風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