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華北明珠畔 雄安競揚帆——探訪雄安新區三縣

2017-04-1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航拍容城縣平王鄉白洋淀一角。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京畿重地亦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里既有宋遼古戰道,也有縱橫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這里既有“華北明珠”,也有“服裝名城”。這片土地底蘊深厚、充滿希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近日,本報記者走訪雄縣、容城、安新三地,采訪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優勢、百姓生活。

        雄縣 民營經濟組織達13000多個

        走過一段平坦的省道,兩旁的楊樹和柳樹在春風里吐露綠芽。進入雄縣主干道雄州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樓頗有氣勢,中間的“雄州”兩字蒼勁有力。

        雄縣古稱雄州,后周世宗柴榮抗遼時將瓦橋關改名為“雄州”。目前,雄縣總面積52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8萬。

        進入縣城,隨處可見塑料薄膜的銷售公司。據當地人介紹,塑料生產分散在縣城周邊村鎮,有的頗具規模,有的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

        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雄縣民營經濟就進入了河北省30強行列,發 展至今,民營經濟組織達到13000多個,形成了塑料包裝、壓延制革、乳膠制品、電器電纜四大支柱產業。如今,塑料包裝行業是雄縣第一大產業,現有企業 3000余家,從業人員4萬余人,年營業收入達135億元。雄縣塑料包裝行業與廣東奄埠、浙江龍港并稱全國三大塑料軟包裝基地,塑料顆粒年用量達到60萬 噸,產品占領了京津大部分市場。雄縣還被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塑料包裝產業基地”。

        塑料包裝行業的“全民參與”讓雄縣在“雄安新區”三縣中經濟處領先地位。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01.14億元,同比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2.7億元,同比增長6.86%。

        通過新聞媒體傳播,國家建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雄縣人王立軍 的耳中。王立軍在當地做塑料包裝生意已經20多年,這幾天正在準備銷往東北的訂單。他的工廠生產的塑料袋還銷往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聽到國家規劃建設 雄安新區的消息,王立軍自豪地說:“以前我總往首都跑,現在我們這里也成為特區了!”

        生產過程中,一直困擾王立軍的問題就是缺乏技術工人。王立軍說:“我 們這個行業對技術要求高,當地工人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實習期,才能進行生產。”國家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對王立軍和他的工廠也帶來好處,“雄安新區的設立,意 味著更多的人才將會來到雄縣,這其中肯定包含技術工人。他們可以直接參加生產,這能夠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據報道,雄安新區的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綠色生態 宜居新城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這些理念對于當地相對低端的塑料包裝行業勢必會帶來一些沖擊。雄縣廣旺順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常利軍說,“雄縣的塑膠 產業是從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的,不同產業在不同鄉鎮各有特色。國家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消息剛剛公布幾天,業務暫時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塑料包裝行業對周邊環境存在一定傷害,常利軍表示,“要響應國家號召,對工廠進行產業升級。如果可能,我再考慮轉行為環保產業。”

   容城 從“中國男裝名城”走來

        “列車即將到達白洋淀站……”津保鐵路上的乘務員一再提醒旅客下車,但這座“白洋淀站”實際上建在了容城縣,車站距離容城縣城僅有4公里。

        史料記載,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設置容城侯國,“容城”因此得名。如今,容城縣域面積314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6萬。

        走進容城,“北方服裝名城”的牌樓異常醒目。據介紹,容城的服裝產業 起步于改革開放早期,從單一的褲子加工生產到萬人制褲大軍闖市場,而后逐漸發展,現已成為縣域特色產業。2006年,容城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 會評為“中國男裝名城”和“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城市”。目前,全縣共有服裝企業945家,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2家,從業人員7萬余人。產品涵蓋西 服、襯衣、棉服、內衣、褲裝等系列,年產各類服裝4.5億件(套)。2016年,服裝業完成產值256億元,年均增長達9.6%。

        “我當初憑著一腔熱血來到容城。”盡管離鄉多年,仍然少不了江南口音,澳森制衣有限公司生產總監倪民航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創業經歷說,“2007年,我離開工作了15年的深圳,來到這里。第一感覺是這里比深圳的發展至少落后15年至20年。”

        十年間,倪民航見證了澳森制衣和容城服裝產業的大發展。2015年, 澳森制衣完成“新三板”上市,如今年產量達到200萬件,產值2億元,其中50%的產品出口海外,公司現有員工650人。倪民航介紹,“現階段企業主要做 代工,很多國內外大品牌都信賴我們,因為我們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精湛的工人。”

        倪民航介紹,早在幾年前澳森制衣就與北京服裝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去年澳森制衣與北京服裝學院合作逐步深化,成功舉辦首屆白洋淀(容城)國際服裝文化節。在多方努力下,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建立,澳森制衣成為北京服裝學院學生的見習基地。

        幾天前,聽到國家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消息,倪民航很平靜,“我從深圳 特區走來,見證過深圳的速度。我要做的是把本職工作做好,確保公司正常生產。”不過,作為業務骨干,倪民航也有自己的期待,“現階段,澳森制衣主要為大企 業代工,主要原因是缺少高端設計人才。如今這里成為了特區,高端設計人才會接踵而至,這將有利于企業發展。”

   安新 人文自然結合的旅游大縣

        楊柳依依,霧氣昭昭,綠草茵茵。行走在白洋淀環淀大堤上,有一種置身江南的感覺——這段路人稱“千里堤”,走過“千里堤”便到達安新縣城。

        安新縣縣域面積738平方公里,全縣人口39萬人。生長于斯的安新百姓,與白洋淀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林強是土生土長的安新人,“在我眼里,白洋淀就是一片海。”林強飽含 感情地說。早年間,林強跟隨父輩從事養殖業,但由于白洋淀周邊工業企業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無奈之下,林強只能開起了出租車。“那時候鳥都不飛過來 了。”談起白洋淀生態被破壞的后果,林強甚是惋惜。隨著白洋淀生態的治理和修復,這里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據介紹,“華北明珠”白洋淀總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 淡水湖,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白洋淀匯集了自太行山麓發源的九條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條溝渠、河道連接的146個大小湖泊群。初春,淀內波光 粼粼,蘆葦叢生,淀水清澈;夏季,荷花飄香,空氣清新、幽香;深秋,蘆葦一片金黃;冬季,冰雪相融,銀色的世界別具一番風味。不僅生態環境好,白洋淀處于 革命老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人們耳熟能詳的小兵張嘎、水上游擊隊雁翎隊等抗戰故事都源自這片水鄉。

        自然風光、歷史印記讓白洋淀成為游客競相游覽的勝地。林強抓住機會在 自家開起了農家樂。“千里堤”的一旁,炊煙裊裊升起,林強和妻子正在收拾自家的農家小院。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他家的農家樂天天爆滿,他和妻子忙得不亦 樂乎。這幾年環境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林強的生意也更加紅火,一年收入接近十萬元。愛好攝影的林強又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專門推送白洋淀風光,吸引了不 少粉絲。

        4月1日,國家提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林強說:“國家提出這個規劃,讓更多人知道了白洋淀。”

        記者從安新縣旅游局獲得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清明小長假,白洋淀景區共 接待游客約1.8萬人次,同比增長約256.47%;創經濟效益1649萬元,同比增長256.50%。安新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旅游產業屬于綠色、 無污染產業,今后將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

    [京津冀觀察]   白紙好作圖,雄安待雄起

        浩蕩春風起,千年大計定。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連日來刷爆了朋友圈,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這個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重大決策背后,有著怎樣的戰略謀劃和發展考量?看清大棋局,才能明白每一處落子的深刻意涵。

        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 后又一個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聯想到彼時,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深圳特區的設立打開了中國城市發展的新窗口,開啟了一段激情燃燒的創業歲月;上世紀90年代 初,浦東新區的設立推動中國城市發展步入快車道,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今天,置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立足攻堅全面小康的最后沖刺,雄安新區 成為新形勢下中央再次標畫出的一個“圈”。這也意味著其從設立之始,就被賦予了探尋改革發展新路的歷史使命。

        精準落子,滿盤皆活。不論從改革開放的大布局 看,還是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看,雄安新區的設立,都是既立足解決當前問題,又著眼長遠發展大計。觀區位,新區地處京津保腹地,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 境優良、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察定位,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責任重大、使命清 晰,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正好形成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兩翼;北京冬奧會帶動張北地區建設,雄安新區帶動冀中南發展,也將形成河北發 展的兩翼。正所謂“白紙好作圖”,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一幅雄安“雄起”的生動圖景正在人們眼前展開。

        新意之中飽含深意。雄安新區之新,最根本的是 城市發展理念之新、發展路徑之新。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一系列“雄安目標”意味著新區將是一座新發 展理念的實踐之城、示范之城。這同時也意味著,相較于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在建設之初更多是要著眼“大膽試、放手闖”,當好改革先行者,雄安新區作為后來 者,更需要謀定后動、規劃引領、步步為營,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統籌推進各方面工作。換句話說,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不是要再造一個“超級城市”,走高投 資、大項目乃至大規模房地產開發拉動的模式,而是要在功能科學、錯位發展、優勢互補、良性互動中助推整個區域的共贏發展。

        千年大計,實干為本。深圳特區鳳凰涅槃帶動珠 三角發展,浦東新區拔節而生引領長三角前行,都離不開實干的精神。固然,就現狀而言,雄安當地治理能力相對落后,發展水平偏低,但越是這樣,我們越需要保 持戰略定力,保持歷史耐心,擼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用改革的方法,突破落實中的各種問題,把千載難逢的機遇用充足用到位, 同樣是雄安更好發揮“新區效應”的題中應有之義。

        燕趙多慷慨之士,京畿亦人杰地靈。這里有“北國江南”的白洋淀,也有“易水秋生”的美景圖;既保留了宋遼古戰道,也貫穿著現代化的公路和鐵路。讓我們以大歷史觀來審視雄安新區,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以苦干實干打底,努力講好中國發展新的“春天的故事”。

 

        [權威訪談]   雄安新區如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區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重大意義?如何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生態環保方面將有哪些推動作用?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

        以首都為核心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問:雄安新區對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答: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定位和總體目標。

        與世界上其他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四個明顯短 板。一是相比全球主要的世界級城市群,經濟總規模不足。二是城市結構布局不合理,北京、天津與其他城市之間差距過大,缺乏足夠數量的各方面實力都比較強的 二線城市。三是城市空間結構不合理,特別是在冀中南地區,缺乏有足夠實力和較強帶動力、輻射力的城市。四是河北城市化水平和質量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這對于協同解決上述四個突出短板問題和促進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都會發揮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做好三個結合

        問: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如何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答: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對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有效推進這項工作需要處理好幾個關系,做好幾個結合。

        一是要把解決北京大城市病與促進河北發展相結合。北京集中了大量非首 都功能,是造成大城市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些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資源卻是非常寶貴的,比如優質的教育資源、優質的醫療資源、重要的科研資源、高端生產性服 務業以及企業總部資源等,這些資源對于改善一個區域的營商環境、增加對投資和人才的吸引力等,都十分重要。

        二是要把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與促進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發展相結合。要通過疏解使得這些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條件、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差。這就要求在承載地軟硬件環境建設上要有更高的標準和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三是要把分散疏解與集中疏解相結合,把通過行政力量的疏解與通過市場力量的疏解相結合。

        雄安新區設立和建設的思路,正是充分體現了這幾個結合,不僅能夠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也能夠大大改善河北的投資環境。

        協同推進生態修復示范區建設

        問:雄安新區建設對于推動京津冀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有何重要意義?

        答:雄安新區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這為雄安新區建設明確了原則,指明了方向。

        雄安新區建設應從三方面促進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的協同推進。一是 “全國意義的新區”和“國家大事”的定位,有利于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特別是有利于調動相關中央部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好京津冀區域大氣和水環境 的聯防聯控。二是有利于促進京津冀三地的積極性和協同努力。三是通過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經驗,對京津冀及其他區域形成示 范,促進更大范圍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推進。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