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讓我們通過一個短片,全面了解一下這個首個送往太空的包裹——天舟一號的飛行任務到底有哪些。
“快遞小哥”有大塊頭
作為中國太空快遞的頭號人物,天舟一號首先在身材上、體力上就樹立了威信。
天舟一號系統副總設計師 徐小平:我們天舟一號總長是10.6(米),(艙段最大直徑)寬度是3.35(米),最大裝載狀態下重量是13.5 噸。是目前我國將要發射的體積最大、重量最大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是由貨物艙和推進艙兩艙結構組成,其中貨物艙是裝載貨物和一些控制設備,推進艙是為貨船提 供電力、能源以及裝載推進劑。
這次任務,天舟一號就為天宮二號帶去了6噸左右的貨物和推進劑,其中有大大小小100多個貨包。
“快遞小哥”任務不簡單
好不容易到了太空,天舟一號將完成各種任務。
任務一:“太空加油”
就像汽車需要加油,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也需要“加油”。天舟一號這次就要進行一次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驗證,為天宮二號在軌加注。別小看這次“太空加油”,其過程分為29個步驟,每步都需要精細控制,整個加油過程要持續好幾天。
天舟一號系統副總設計師 徐小平:這個技術實際上只有俄羅斯能夠成功的應用,我們也是第一次做。這個技術非常關鍵,因為將來我們空間站飛行的時候,加不了油的話你這個飛行的任務就無從談起。
任務二:“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動車的升級”
天舟一號系統副總設計師 徐小平:我們要開展一個叫“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這個試驗成功的話。以前我們整個交會對接都是2天的交會對接,要能實現這個技術的話,我們將來能實現在6個小時之內完成交會對接,而且是在自主條件下。
交會對接提速,航天員在飛船狹小空間中滯留的時間縮短,還可以讓無法經歷長時間運輸的貨品盡快送達,同時,更大程度上保障未來空間站的安全,方便空間站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任務三:高大上的空間應用及技術試(實)驗
雖然,天舟一號的主要功能是“運貨”,但在滿足運輸貨物需求的同時,天舟一號還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平臺效能,隨船搭載了幾十臺載荷設備,將在軌開展十余項載荷試驗。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 李緒志:在天舟一號上主要開展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兩相系統試驗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非牛頓引力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和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等四項科學試驗研究和技術驗證項目。
“快遞小哥”責任重大
可能大家會對徐小平副總設計師的介紹有些疑惑,天舟一號不是貨運飛船嗎?怎么又稱它為載人航天器呢?
天舟一號系統副總設計師 徐小平:雖然我們貨運飛船是運貨的,將來在軌道上與空間站對接停靠后,航天員還要進入貨物飛船進行操作,搬運一些貨 物,開展一些試驗。實際上入軌,就是上升過程中不是載人的,也不具有返回能力,在軌的時候是要支持航天員進行工作的,所以也是載人航天器。
在天舟一號的貨物艙里,按照3人30天需求量配置的真實生活物資或質量模擬件、1套模擬艙外航天服、2個模擬氧瓶組件、2個模擬氮瓶組件、1個軟質水箱、1個硬質水箱等各種貨物。這些都是為之后交付給空間站里的航天員準備的。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 黃偉芬:因為這次是無人飛行,所以我們采用質量模擬件。按3人30天來配備。這個貨物呢,我們主要還是涉及到將來航天員的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
加油+送貨,你現在是不是更能理解為何說“天舟一號將為中國空間站任務奠定堅實技術基礎”了?
發射區設備科科長 王亞:我國要建成自己的空間站,要具備自己的運輸和保障能力。里程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