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商務委獲悉,今年一季度,本市總消費市場實現“開門紅”,市場總消費達到5518億元,同比增長8.9%,階段性完成并超過年初設定“總消費增長7%”的任務目標。
京津冀地區經營面積最大、商品種類最全的跨境電商體驗店落戶管莊,家居企業在十里河跨界開“新零售”超市,“電話亭”KTV開進各大商場……在京城的消費市場中,出現越來越多的新業態,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正在進行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本市實現總消費5518億元,其中服務消費2934.3億元,增速達11.6%,高于商品消費增速5.5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達53.2%,已成為拉動市場總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
與此同時,本市商品消費也保持穩定增長,一季度,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83.7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9個百 分點。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的銷售情況看,汽車類商品增長勢頭良好,同比增長7.9%,其中,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同比增長83.7%。文化辦公用 品類商品同比增長32.5%,家用電器類商品同比增長16%。
隨著便民網點的增多和門店連鎖化程度的提高,市民的消費體驗得以不斷升級。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一季度,本市新增連鎖便利店80 家,7-11、羅森、全家等外資品牌持續擴張,全時、鄰家等內資民營企業發展迅速,愛便利、夢想蜂等新品牌不斷出現。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區域便利 店密度提高的同時,通州、順義、昌平、大興、房山等區域的便利店發展也明顯提速。數據顯示,一季度限額以上連鎖便利店企業實現零售額17.2億元,同比增 長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