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將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未來中醫醫師在治療中,也能使用介入療法等現代科技手段了。”昨天,在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的第三屆北京中醫藥科學與文化大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主任劉紅旭現場對《中醫藥法》進行介紹。
“《中醫藥法》在保護中醫藥傳統的同時,有力地支持了中醫藥的發展。”談及《中醫藥法》,劉紅旭直言,保護和發展是自己最關注的兩點內容。首先就是對中醫藥傳統的認可,應該給中藥傳統制劑的研發一個更好的、獨立發展的機會。中藥和西藥的研發過程是不一樣的,西藥需要拿出一個結構式來,這個是合理的。但對于中藥,盡管可以把它的成分研究出來,但中藥最終的綜合治療作用,并不是某一個單一元素所能解決的。因此,《中醫藥法》對中藥傳統制劑的保護非常重要。
作為《中醫藥法》的亮點之一,國家保護傳統中藥加工技術和工藝,支持傳統劑型中成藥的生產,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傳統中成藥。
“這些現代科學技術既不是中醫的,也不是西醫的,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產,不分國籍、種族和學科,誰都可以用。”劉紅旭說,針灸作為確定傳統的中醫療法之一,最初是使用砭石去按壓穴位,直到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不銹鋼毫針。這恰恰是科學技術進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