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7年度北京“小升初”特長生統一測試拉開序幕,186所學校招收藝術、體育和科技三類特長生。
在今年特長生招生比例下降到4%的背景下,京劇等傳統文化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一些學校老牌特長項目名額。
特長生招生比例4年砍半
今年,各區特長生招生比例降至4%。與2014年提出的8%的指標相比,比例直接砍半。即使與去年相比,特長生招生比例也下降了1個百分點。以東城區為例,去年特長生計劃招生人數為380人,今年該區計劃招生人數降為310人。
面對招生比例下降,考生報名熱度不降。今年東城區共有2745人報名特長生測試。“合唱的測試要從早上8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171中學黨總支書記雷宏介紹,“一共有140名學生要參加測試。”
東城區教委介紹,將對考查工作全程監督,統一派遣由紀檢監察員組成的巡視組、工作組,對各考區的考務工作進行檢查。
部分項目需“25選1”
特長生招生比例下降,直接帶來的是競爭系數增加。以171中學為例,游泳特長生招生3人,72人報名;籃球特長生招生3人,報名64人,均達到了“25選1”的程度。
難度系數提高最快的,是一些學校的老牌傳統項目。因為根據市教委規定,“小升初”特長生招生要向傳統文化方向傾斜,因此這些傳統項目的招生名額數勢必被“擠占”。以東城區為例,今年具有藝術特長生招生資格的學校,可自愿選擇將“書法”或“戲劇(京劇)”作為補充招生項目。171中學選擇新增了京劇項目,2個名額是從原本18個合唱名額中擠出來的。換句話說,原本合唱特長生是“百選12”,現在降低到了“百選11”。
相對而言,傳統文化項目的競爭要比那些老牌招生項目小一些。“前兩年,雖然學校已經開設了京劇課程,但一直沒有學生‘名角兒’,所以今年希望招收兩名京劇特長生。” 雷宏說,“他們會挑起大梁,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真正能排幾場戲,有機會到附近社區匯報演出。”
分時定考避免排長隊
“前幾年,逢特長生測試,校門口就堵成粥。有的家長凌晨4點就來排隊,自發地用撲克牌進行排號。”雷宏說,“現在測試都以小時為單位劃分時段,孩子到點兒來就行。”
昨天上午9點多,參加完合唱測試的王梓鑒走出校門,“我還報考了籃球特長,下午才測試。中間這段時間可以回家休息一下。”據東城區教委介紹,為方便學生就近參加考查,該區每個學區分別設置1至2個考查點,共13個考查地點,其中,游泳、足球特色項目獨立設置考查地點。
碰運氣的今年略有減少
“有棗沒棗,打一竿子”。零門檻的“小升初”特長生測試,引來了不少碰運氣的家長和孩子。
不過與往年相比,碰運氣的今年略有下降,而且一些家長直言“并非一定要讓孩子如何,而是抱著試試的態度,或者擴寬一下眼界。”昨天,在171中學特長生測試點出口處,往日家長迎學生常問的“考得如何”“發揮得好不好”已經鮮少聽到。
相關新聞
北大清華人大師大在京招生計劃穩定
周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均舉行校園開放日。這四大名校今年在京招生規模預計穩定。
今年,清華將在全國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將原有49個本科招生專業整合為16個大類,學生將按照專業類填報志愿。在細分專業時,清華土木類、電子信息類等多個大類都將根據學生意愿和院系資源保障情況進行雙向選擇,經濟、金融與管理類則允許學生自由選擇,文理通識類則根據高考統招和校內二次招生兩種方式確認專業,二次招生會有面試。
今年,清華新增兩個本科專業,分別為建筑類的風景園林專業和土木類的交通工程專業,預計在京招生;還新增兩個本科培養項目,在人文社會類社會科學學院新設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方向,人文社科類外文系的世界文學與文化實驗班正式納入“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這也是第一個文科學堂班。
2017年,清華共有15個本科第二學士學位專業面向校內招生,比去年新增兩個,預計將有超過1000名本科生可以修讀二學位,占比超28%;同時,增加海洋科學與工程、音樂工程與技術等5個輔修專業,可修讀學生比例接近20%,超過600人。
昨天,北大校本部五大學部的26個院系和醫學部5個學院紛紛設點,為高中生提供咨詢。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今年北大在京招生規模和招生計劃保持穩定。
從2002年,北大就開始嘗試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后先進行學科大類基礎課學習,一兩年后根據興趣細分專業。北大在教學中也充分尊重學生選擇,允許學生在全校范圍內選課,同時擴大轉系轉專業自由度,推行輔修與主修學位同堂同質的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招辦主任苗苗透露,該校今年在京招生計劃會保持穩定,今年新增勞動經濟學、世界史、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三個專業,新專業可能在京投放計劃。
今年,北師大預計在京招生計劃111人,其中,文科38名,理科73名,無提前批次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