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二屆京津冀“非遺進校園”交流會暨海淀區“非遺進校園”成果展在北京一零一中學舉行。
活動現場,海淀中北部傳統文化教育聯盟宣布成立,北京市海淀區文委陳靜主任為北京一零一中學頒發北京市海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基地校牌,并向海淀區區級非遺志愿者頒發證書。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的中小學生和非遺傳承人表演了舞獅、五虎棍、古琴、少林五行八法拳、弦子舞、相聲、京劇等非遺項目。
據陳靜主任介紹,自2007年首次開展進校園活動以來,海淀區“非遺進校園”活動日益壯大,開展非遺教學傳承的學校從最初的幾所發展到目前的38所,已有包括30多個項目的60多位傳承人被請進中小學校園開展非遺教學、展演和展示活動,全年受益中小學生75萬人次。
據了解,北京一零一中學自2011年起,開始接觸“非遺進校園”項目,現在每個學期已經有固定的、多達10余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諸如彩燈工藝、剪紙、面塑、京劇彩繪臉譜、曹氏風箏、古琴、太極、雕版印刷、茶藝等。北京一零一中學教學處副主任史藝表示,非遺傳承藝人、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對于當下學生們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學校通過課程的引入、活動的開展、社團的組建,不僅讓學生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中,而且使學生有機會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